|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肩负着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民族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的重任。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思政教育工作迫切需要研究适合青年学生学习特征的新型教学资源与模式。乡村红色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和意识形态精髓,是非常有价值的思政素材。新时期,要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新作用,对其进行再开发与评价。为此,我们要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审视当前社会发展和变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宏观背景下,将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化有机融合生成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行法治现代化的创造性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历史与经验的深刻反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其内核不仅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定,还要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这一背景下,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通过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其中,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涵盖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修复以及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其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要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创新驱动,并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结构优化。进而,达到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目的。以此,依托生态保护、生态治理、污染防治的多措并举,为深化美丽中国建设及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