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第A03版:理论探究
  • 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司法审查问题研究

    司法审查是行政监督的重要做法,通过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司法审查,能够通过审查原因和审查实施的步骤,减少不正当行政行为的发生,保证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切实发挥好行政管理的作用。当前我国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司法审查工作还存在适用范围、使用方式以及判断标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审查的有效性仍有待提升,难以及时发现行政行为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行政执法水平,笔者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司法审查问题原则以及解决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 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发展特色产业是立足乡村资源禀赋,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特色产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仍面临产业规模小、融合度不高、品牌效应弱等问题。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 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依托,从民族文化的内容宽度、时代向度、理论高度、功能效度出发,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当前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宽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中,有如竹简、书籍等传统文学著作文本载体,有书法、绘画、雕塑、石窟、寺庙、壁画等多样文化载体,有二十四节气的民间风俗,也有包含各种民俗元素的民间传统活动。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宽度,不仅要关注中华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学作品,还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发掘它们承载的文化和历史。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宝鸡市考察时强调:“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要让历史文化说话,让历史场景重现,将这些历史文物和遗迹承载的故事通过现代化的书刊、音像制品等在群众中传播,在世界上传播。二是关注中华民间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结和传播它们记录和表达的精神和文化内核。如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农耕文化,榫卯技术蕴含的建筑文化,吹糖人、捏泥人、打铁花等蕴含的民间文化等内容。研究这些传统元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特质和文化技艺,可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宽度,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提供更宽阔的视野,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 以文化自信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将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文化自信作为党的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石,与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构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繁荣发展。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