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第03版:读书
  • 山泉沁人心

    潘铜娟

    根据李娟的同名散文改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遍大江南北。在李娟的笔下,阿勒泰不再只是一片土地,而是一种生活,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她的文字,就像那片土地上的阳光,明晃晃地照进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纯粹、惊艳和震撼。

    那里的阳光像金豆子般倾泻而下,明晃晃地直照大地。天空澄澈像一汪水晶,不带一丝杂质。大朵的白云在天空悠闲地飘荡,幻化成各种模样。浅绿、碧绿、深绿的草地绵延不绝,一直铺陈到天边。草地上牛羊成群,溪水淙淙……人们惊呼:完全可以媲美《挪威的森林》。这让我忆起多年前我第一次读这本散文时的情景:纯粹、惊艳和震撼。

  • 任世事无常 凭心之所向

    甘武进

    “那天刮大风,很冷,快递小哥登门送快件,我刚开门,他把快件递我手里,只说了声:风太大。立刻把门替我关上。他的这个举动,我没有想到,心里一下子很暖……”肖复兴说:不知为什么,就是类似这样的小事打动了他,让他难忘,总在心头盘桓:能够给予人温暖而难忘回忆的,就是这样一件件的小事,这样一个个普通人,甚至是陌生人。于是,他默默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小,是值得珍惜的,值得修为的。

  • 脚的流浪与手的书写

    王建华

    1925年夏天,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肄业学生汤道耕只身南行,从成都出发,在云南和缅甸等东南亚异国山野间“穷游”。六年间,赤脚走过的地方,双眼看到的人和事,被他用笔写出,这就是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短篇小说集《南行记》。

    今年是汤道耕(笔名艾芜)诞辰120周年。我用一天时间读完了《南行记》,这一天,也就装下了他六年的流离漂泊和八千里的光脚板流浪。可是,一天时间,又怎么装得下这段遥远的苦旅、这般厚重的文化?

  • 《百工里的 人类学家》

    本书对人类学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同时将其与设计等社会创新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新颖的案例,讨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既可以当作人类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以被视为一本实用的创新指导手册。

  • 一个人的精神寻根之旅

    汪丽红

    “一九三一年七月,我父亲九岁零八个月,他跟着一朵从泉沟里漂出院墙的石榴花跑了好几里路,来到小清河边,纵身一跃,扑向看起来清澈见底的河水。在这个重大的一刻,我父亲可没有一丝寻短见的意思……他只是想离开那个家。”翻开《聆听父亲》这本书,作者张大春说父亲在跳下去的刹那,感受到一个还不懂得意思的词:自由。随着眼前的泡泡越来越多,他才想起来,自己根本不会游泳。“这是父亲第一次尝试逃离,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 《观无量: 壁画上的中国史》

    中国的宫殿寺观石窟壁画如浩瀚之洋,作者在其中选择九组壁画,发掘图像中隐藏的历史讯息,还原壁画背后更宏大的时空场景,以及在此场景中生息的人的生命故事,构筑起了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史。

  • 《韦伯政治著作选》

    兼具激情与冷峻的政治关切,超越民族和时代的思想张力,汇集韦伯政治思想领域的重要论说,点明政治经济学追寻人性之伟大与高贵的使命。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