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淮河进入安徽境后,两岸的支流就像一棵树上繁茂的枝杈,到正阳关这个地方,就都归在中游的主干上(郭学东《人文安徽》)。”这个比喻非常形象,道出了正阳关作为淮河流域重要“水城”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独特自然风貌。
正阳关,古称颍尾、颍口、羊石等,中国古代八大名关之一,位于寿县古城西南淮、淠、颍三水交汇处,民间素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作为淮河要冲和大别山门户,正阳关千百年来一直是沟通南北的要塞。战争时,它是决定胜负的兵家必争之地;和平时,它是物阜年丰的商贸繁华重镇。两者的不断切换,使正阳关历史更加厚重,文化更加多元,土地更加生机勃勃,名贯古今,享誉中外。
岁月流转,书缺有间,有形的纸张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变得残破不堪,寿县图书馆人肩负起千钧重担,恪守不渝,妙手续命,于故纸堆里与历史对话,化腐朽为神奇,令文化瑰宝焕然“如旧”,让沉睡在古籍里的历史重现光彩。
寿县图书馆具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1934年,原名安徽省立第四图书馆,馆址原在寿县城内东街寿州总兵署内。新中国成立后,寿县图书馆移至城内西街孔庙建筑群文昌宫里。2021年7月,迁入新建成的寿县文化艺术中心。该馆藏有古籍线装书372部2028册,其古籍藏有量在全省县级馆中位居前列,馆藏古籍文献条目入选《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安徽省皖北地区二十六家收藏单位普查登记目录》,其中明内府刻本《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后集》五十卷为国内罕见,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所藏清光绪《寿州志》、民国张韬稿本《张韬半生事略》及不同时期木活字印本宗谱等,都是极其珍贵的地方文献。
一
刚来寿州时,对季节的感受总是被一种“眼见为实”的事物所迷惑,比如还没到深秋霜降,就已经在墙角、地埂的地方看到一层薄薄的似霜的东西。霜降那天,我又去了一趟西北菜园,这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了。淮河之南,还没冷到下霜,路旁沟边,那薄薄的白亮亮的一层,菜农们告诉我,那是硝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