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关——正阳关

王 轩

版次:03  2023年12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淮河进入安徽境后,两岸的支流就像一棵树上繁茂的枝杈,到正阳关这个地方,就都归在中游的主干上(郭学东《人文安徽》)。”这个比喻非常形象,道出了正阳关作为淮河流域重要“水城”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独特自然风貌。

正阳关,古称颍尾、颍口、羊石等,中国古代八大名关之一,位于寿县古城西南淮、淠、颍三水交汇处,民间素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作为淮河要冲和大别山门户,正阳关千百年来一直是沟通南北的要塞。战争时,它是决定胜负的兵家必争之地;和平时,它是物阜年丰的商贸繁华重镇。两者的不断切换,使正阳关历史更加厚重,文化更加多元,土地更加生机勃勃,名贯古今,享誉中外。

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载,公元前530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就此揭开正阳关的历史面纱。正阳关之为“关”,一为军事“关隘”,二为国家“税关”。古代军事家认为,淮河流域有“三大要害之地”,分别指颍口、涡口和运口。正阳关的战争史从楚国南进开始,延续两千多年。前秦与东晋南北对峙,后周与南唐攻伐数年,金与南宋隔河相持,清军与捻军、太平军殊死争夺。上世纪20年代大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交通分站驻地。1932年5月,红二十五军突袭占领正阳关,打土豪分财物,开展“分富济贫”斗争,受到群众热烈欢迎。铁打的古正阳,见证多少流水般的兴亡事,留下多少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钱穆先生曾说,所谓农耕文明,往往诞生于河谷地带或冲积平原。淮河、淠河和颍河,分别发端于桐柏山、大别山和伏牛山,浩浩荡荡曲曲弯弯奔流到此,孕生出肥沃富庶的淠东平原。公元前360年,魏国开凿鸿沟运河工程,下游连颍入淮。此处所说的“颍”即正阳关。那时候起,作为楚国水陆交通主要枢纽,正阳关就已成为淠东平原上堪与寿春媲美的繁华都市。1957年,寿县城南邱家花园出土战国中期鄂君启节,上书铭文可使后人对正阳关历史上无可取代的通衢地位窥斑见豹。其时,正阳关西达方城,南通居巢、长江,鄂君启经商范围北起河南,南至两湖、江西,每年水路至少150条船,淮汉长江及湘资沅澧都留下其商队的足迹。晋代伏滔在作《正淮论》时,也对寿阳、正阳关舟楫之利进行了详细记载:“寿阳东连三吴之富,南引荆汝之利,北接梁宋……西援陈许。”

缺少现代交通工具的古代,舟楫在人类沟通与物质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处于长淮水陆联运的枢纽位置,正阳关因水兴市,盛极一时。明朝朱元璋称帝后,寿州属其家乡所在的凤阳府辖区,正阳关北门至今尚存“凤城首镇”四个大字。明清时期,这里是官盐的集散中心,盐入正阳分发周边四十九州县。明嘉靖《寿州志》载,正阳关“东接淮颍,西通关陕,商贩辐辏,利有鱼盐,淮南第一镇也,今设有收钞关。”收钞关直属户部管理,收取盐税等关税。清同治年间,置通判、巡检、把总,并设“淮北督销正阳盐厘督销总属”。那是正阳关最为繁华的年代,作为淮上官盐的集散中心,“盐入正阳分发四十九州县”,“估帆市船出入于洪涛颓烟之云杳霭之中,咸衔尾而来集。”江西、浙江、山西等15个省、市在正阳关设立会馆,英、美、法、德等国派人在此传教、行医、办企业、开银行。这个时期的正阳关,已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大知名度,人口超过7万人。民间遂有“金正阳、银正阳,二十八省人经商在正阳”之说。

正阳关现存南、北、东三座城门,分别题字“解阜”“拱辰”“朝阳”,引经据典,含义隽永。“解阜”出于舜帝《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意思是,为官者要为百姓排忧解难,减轻百姓负担,增加百姓收入,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拱辰”出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说的是做官从政要以德服人,这样百姓就会像众星环绕北斗那样团结在你的周围,从而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作为淮河上一个古老的港口,正阳关造船业一向比较发达。时至今天,正阳关街面上仍有不少铁匠铺,铁匠们守着祖传的技艺不肯改行。铁匠铺里每日里叮当作响,火星四溅,宛如古老历史与现实生活的碰撞和交响。只是铁锤下的锻造物由船锚铆钉换作了菜刀、锄头等生产生活必需品。路过的观光客在此打卡留念,临走时捎上一件,照顾一下生意。

正阳关的老街尚保留着一些百年老屋,青砖黛瓦,格门花窗。悠久的历史孕育灿烂的文化。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这里的人民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正阳关抬阁、肘阁、穿心阁,素有“空中舞蹈”、“空中舞台”美誉,是在汉族社火仪式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被海外戏剧专家称作“无言的戏剧”。

物以类聚,无独有偶。在正阳关古镇东、南、北各30公里处,又分别坐落有瓦埠、隐贤、寿春等古镇。四座千年古镇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在风云变幻的岁月中,记录着沿淮的文化与文明,也向世人昭示着这块土地曾经的辉煌和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