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9日 第03版:淮河
  • 石家集的红色基因

    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秋,石氏从淮河北岸的凤台县石家集南迁寿州。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石氏宗族在孟家岗(今安丰开运驾校)之南大兴土木,集市建成,取名“石家集”。

    那时的石家集靠水路交通,码头位于东淝河西岸的北洋淀,离集八里,可直达蚌埠街、田家庵等。1954年特大洪水,石家集被淹毁。后来,政府在西岗以北,土楼以南地势较高的地方,沿寿(县)六(安)路东边,重新兴建“新石家集”。

  • 淮南养育的北魏“好人”赵琰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国北方的鲜卑族政权,初期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后迁都洛阳。《魏书》是一部记载北魏历史的断代体史书。二十四史中,大都将社会中行孝道,重养亲的孝行者集合在一个篇目中进行记述,篇名或为《孝友传》,或为《孝义传》,或为《孝行传》,唯《魏书》作《孝感传》。《魏书·孝感传》所记都是当时的中国北方“好人”,其中第一位即是淮南养育的赵琰。

  • 研究淮南的“楚文化”须扩展时空、提炼精神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随着近些年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楚文化的历史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淮南市把楚文化定位为城市文化符号,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我斗胆说一句,目前的诸多楚文化特征较明显的城市中,深入挖掘出属于自身城市内核特征的其实不多。我以为,淮南在这方面有文章可做。

  • “鹊巢知风”与高瞻远瞩

    张纯林

    《淮南子》是一部把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运用到极至的政治哲学。它在纵论治国理政之道时,告诫汉王朝的当政者们不要局限于“鹊巢知风”的一般本能,要有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底线思维”;远虑近忧,见微知著,既懂得察观福与祸的转化关系,又要考察利与害的正反演变;既研究得与失的脉络踪迹,又要揭示事物从始到终的内在关系;既分清各种事物的微小区别,又要陈述存与亡的机变,才能使大汉立国七十年来形成的“文景之治”盛世昌隆。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