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5日 第03版:读书
  • 写在立秋盛会上的散语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暑去秋来,立秋昭示着成熟的到来,丰收的喜悦,收获之季的开启,今天,大家集聚一堂,共话时节之事,也是一个庆丰收的盛会,因为淮南师范学院应克荣教授耗时数年搜集考证整理著成的《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新书出版暨“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美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可以说是一场对于二十四节气,淮南子研究和淮南之学再深化再升华的大事。我认为这是一件可贺之会、更是一件可喜之会、还是一件可愿之会。

  • 二十四节气学理性系统性的探索与钩沉

    相关链接

    近日,淮南师范学院教师应克荣、陈瑞康的专著《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摒弃将二十四节气一一罗列的传统研究模式,把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整体“文化事象”进行探索。在30多万字的篇幅内,将全书分成绪论、二十四节气概述、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二十四节气与诗歌、二十四节气的对外传播、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二十四节气的创新等八个部分。

  • 中华民族的智慧,赓续传承的遗产

    研读《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一书,能让每一个读者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感叹先民智慧的同时,传承非遗文化。

    一、博古及今,恢弘的研究架构

    《二十四节气研究》全书30余万字,除绪论部分外,共七章。涉及到天文学、地理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是目前关于二十四节气研究“百科全书”式著作。《二十四节气研究》的研究纵横捭阖。绪论、第一章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第六章二十四节气的传承这三部分内容,重点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产生、演化、传承,展现了研究者历时性框架设计,让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发展、前世今生,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从西周时期到现当代的传承,上下纵横两千多年,博古及今,这种研究框架可谓恢弘。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时间发展模式的探索研究

    《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以下简称《二十四节气研究》)一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在2023年出版发行。为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和地域文化升级发展,作者在综合考虑二十四节气的世界影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播情况)、国内发展现状以及二十四节气发展历史等因素的情况下,广泛搜集典籍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资料,系统整理和精心撷取二十四节气中的由来、民俗、诗学、传播和创新等情况,按照历时性的发展顺序,编辑成书。该书内容丰富、图片精美,案例精当,既能为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普及与传播提供参考,又为传统文化中的时间意识与时间智慧提供借鉴。通过对本书的细致阅览,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美学”中的书画研究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研究,是一个大课题,从远古文明肇始到农耕时代兴盛,再到现代乡村振兴、美育实践,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影视的文化传播形式一直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

    翻开应克荣、陈瑞康著作《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扉页上的一组彩色照片很有张力。这组照片都是淮南本地的风物,熟悉而亲切;二十四个节气点展现出物候的变迁,直观又凝练;集中拍摄于2021年,日子很特别。一图片、一诗句、一节气,与书名“时间里的智慧”高度契合。如“芒种,节序届芒种,2021年5月21日摄于洛河镇”,蓝天下金黄的麦穗颗粒饱满,沉甸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科学化到大众化的力作

    应克荣、陈瑞康《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以下简称《二十四节气研究》)一书,总体上从概述、由来、节气与民俗、节气与诗歌、对外传播、传承、创新七个方面进行科学阐述,是研究二十四节气的力作,是科学化到大众化的力作,是专业化到通俗化的力作,是传播中国农耕文明的力作。如何发挥《二十四节气研究》的当代价值,为淮南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作用,为淮南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应当在三个方面发力。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