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智慧,赓续传承的遗产

陆 耿

版次:03  2023年08月1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研读《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一书,能让每一个读者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感叹先民智慧的同时,传承非遗文化。

一、博古及今,恢弘的研究架构

《二十四节气研究》全书30余万字,除绪论部分外,共七章。涉及到天文学、地理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是目前关于二十四节气研究“百科全书”式著作。《二十四节气研究》的研究纵横捭阖。绪论、第一章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第六章二十四节气的传承这三部分内容,重点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产生、演化、传承,展现了研究者历时性框架设计,让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发展、前世今生,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从西周时期到现当代的传承,上下纵横两千多年,博古及今,这种研究框架可谓恢弘。

二、触类旁通,宽阔的研究视野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研究成果颇丰,已有的研究著作各有侧重,有的侧重民俗、有的侧重天文学、有的侧重文学、有的侧重农学等。应克荣教授将研究的视角放的更大、更宽,阅读该作,让我们不仅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形成发展,还了解了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原因、文化内涵,二十四节气的风俗、传承与创新;读懂了经史子集里对节气的记载,诗词歌赋里对节气的描摹。

三、旁征博引,扎实的文史知识

《二十四节气研究》涵盖的知识领域较多,不管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与太阳运动、中国经史子集里的二十四节气,还是二十四节气与诗歌,都涉及了大量的文史知识。二十四节气传承了两千多年,史料不断累积,在浩瀚的中华文史中查阅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作者硬是从这些文史资料中抽丝剥茧,梳理了各类史料的记载,彰显其扎实的史料功底。

在二十四节气与诗歌一章里,梳理了先秦时期与节气相关的诗歌,认为汉魏时期是二十四节气诗歌初成时期,唐代是二十四节气诗歌繁荣时期,宋代则是其诗歌的成熟期。并为每一个节气选择了一首代表诗歌,共24首诗,从文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形成了24首诗歌赏析文章,彰显其深厚的文学修养。

四、关注当下,突出的实践价值

《二十四节气研究》创新内容很多,其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传播、活态传承的研究尤为突出。《二十四节气研究》分析了谣谚传说中赓续的节气文化,通过走访调研和案例搜集,给读者呈现了二十四节气在民俗活动中的生动传承。

该书认为,二十四节气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播内容的创新,二是传播形式的创新,三是传播媒介的创新,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性建议。这些观点、建议对当代的二十四节气的传播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五、通俗易懂,优美的叙事文笔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而对全年所做的划分,与中国古代历法相结合,其划分又分为平气法、定气法等,归于天文、历算、地理等学科知识,但在该著作中,应克荣抛弃传统的学术考究语言,让读者能够一读就懂,轻松阅读。这主要源于她扎实的理论素养,能够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清楚。

应克荣文史专业出身,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她深谙文化叙事之道,《二十四节气研究》用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娓娓道来,她饱含着人文情怀,将二十四节气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领略时间里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