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5日 第03版:五彩地
  • 岁岁有艾香

    年年有端午,岁岁有艾香。我爱上艾草那清冽浓郁的味道,混在土壤与阳光的温馨之中,弥漫在记忆的岁月里。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从苏东坡《浣溪沙》词中,读到了艾草的清香。艾草那一抹朴实自然的青意、摇曳的背影,多了些许相思的风声,一缕清香熏染了五千年的时光。百姓对艾草的亲近感,不仅仅从端午节开始,端午插艾已烙印在百姓心中,成为生命中的底色,变成了乡愁里的影像。

  • 上有莲蓬下有藕

    初夏时,荷叶出水。刚出水的荷叶,一些是圆圆小小的青绿的叶子,另一些是卷着的斜斜的,像是托出水面的一个卷轴,不知道这些卷轴里面写了些什么,当它们打开的时候,谁又能看见一片荷叶的心事。

    老家村子的东面,有一大片荷塘,夏夜,东风起时,荷塘送来荷风阵阵。荷塘再往东,有个更大的湖,有满湖的荷叶。每年的春末夏初,荷叶刚出水的那几天,我常往荷塘和村东的湖边跑,去看荷叶。好几个月没见到荷叶了,好想闻闻荷香,好想看看荷叶在风中轻轻摇摆的样子。荷叶好像不懂我的心事,并不急于冒出水面来,望着空阔的水面上,只有几点幼嫩的青荷,总是有点失望的。人在年少时,总是缺少耐性,失望来得快,去得也快,才转过身就忘了一塘一湖的荷了。过了些日子,再去村东时,才发现荷叶已经满了荷塘,满了湖面。荷叶田田,已经有粉色的荷花,点缀在一片绿荷间。满眼青绿的叶,粉红的花,真是好看。

  • 老木匠

    老穆是一个木匠,在老街家喻户晓,因为习惯了,老街人已经没有几个知道他的本名,都是顺口喊他老穆。

    老穆还被老街人称为活鲁班,他做的木匠活巧夺天工冠绝老街,在古朴宁静老街的巷子里,被赞誉了好多年。老穆这一手好手艺是老穆的父亲那里传承来的。老穆的父亲从9岁那年开始在老街做木匠活,一直到67岁,有着58年的老木匠生涯。木工活里,老穆的父亲一天天老去,白发在两鬓泛起,老街的光阴开始泛黄。老老穆的手艺很受农家人的喜爱,他精心制作的一件件农具从木匠铺子里启程,伴随着农人匍匐在大地上播种收割时前仆后继的身影。他细心打造的一把把炊具、工具走进百姓人家,沐浴着浓浓的人间烟火。

  • 端盘姐妹

    那年高考一结束,女儿把所有的教科书和资料整理好,一股脑儿搬到了上面的阁楼里,大有抽刀断水与书绝交的意思。

    晚上,她很自信地告诉我,“爸爸,你家宝贝女儿考得还行,赶明个儿我就去张家食府‘端盘子’,好歹减轻一点你和妈妈的负担……”端盘子,在我们那儿也叫端捧,就是饭店传菜的服务员,把厨师烹饪好的美味佳肴端到食客的餐桌上,过后再把食客离席满桌的餐具收拾好,端到洗刷间清洗干净。这是一份又脏又累的活,我担心女儿吃不消,就说:“去试试吧!”我知道女儿的性格和脾气,是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我想她累得干不下去了,自然会放弃。

  • 党员之乐

    之前,我一直以为,党员这个身份,给人带来的更多是责任,而非快乐。

    这样的印象,最初是来自于父亲。在我小时候,父亲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同时,最是最忙的人之一。

    所以我便认为,父亲是不快乐的。

    你看,那么忙,那么累,怎么会快乐呢?每天起早贪黑,第一声鸡啼时,就听到屋里,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接着,做早饭,到田里劳作;中午回来,休息了一会儿,又得朝着地里出发。

  • 那年麦收

    “麦浪滚滚闪金光……”一首老歌,将我再次拽回到苏北老家的麦收的繁忙场景。

    故乡在苏北里下河腹地,是个一马平川的沿海地,更是个诗情画意的鱼米之乡,每年种植稻麦两季。“草儿青,麦儿黄,风调雨顺粮满仓。”进入农历五月,广袤田野,金色麦浪,一望无际。人们笑逐颜开,忙碌的身影如日月穿梭,整个村庄像过年一样喜庆。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