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

西杨庄

版次:03  2023年06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老穆是一个木匠,在老街家喻户晓,因为习惯了,老街人已经没有几个知道他的本名,都是顺口喊他老穆。

老穆还被老街人称为活鲁班,他做的木匠活巧夺天工冠绝老街,在古朴宁静老街的巷子里,被赞誉了好多年。老穆这一手好手艺是老穆的父亲那里传承来的。老穆的父亲从9岁那年开始在老街做木匠活,一直到67岁,有着58年的老木匠生涯。木工活里,老穆的父亲一天天老去,白发在两鬓泛起,老街的光阴开始泛黄。老老穆的手艺很受农家人的喜爱,他精心制作的一件件农具从木匠铺子里启程,伴随着农人匍匐在大地上播种收割时前仆后继的身影。他细心打造的一把把炊具、工具走进百姓人家,沐浴着浓浓的人间烟火。

老穆跟随父亲做木工是11岁那年,已有39个年头了。那年有一天,小学尚未毕业的老穆来到木匠铺子里看父亲做活,父亲光着上身,身上沾满了刨花。就在那天,疲惫的父亲叹息说:“跟我学做木工活的徒弟越来越少了。”儿子顺口说:“爸,我来跟您学。”父亲愣了愣问:“儿子,你说的话可当真?”儿子握了握拳头说:“爸,我就喜欢跟着您做木工活。”于是老穆被父亲收为家传徒弟,开始了他的木匠史。

父亲一手一手地教,父子俩一日一日地教与学,直到父亲患癌离世那年,这家木匠铺子里,父子俩在刨花飞扬中一直相随相伴。父亲离世前夕,老穆把自己单独制作的第一件作品拿到父亲病床前,气息奄奄的父亲激动地抚摸着老穆的处女作,喉管里发出咕噜咕噜响,在艰难的挣扎中终于说清楚了一句话:“你出师了!”老木匠的父亲,一直担心着自己这祖传手艺会在儿子手里失传,但儿子的手艺最终没让父亲失望。

父亲的担心确实成了事实。工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木匠这种传统手艺濒临灭绝。这些年来,老街的人都帮忙给老穆口口相传打“招徒广告”:“跟老木匠学手艺,免费,包学会,学徒期间发工资,包伙食。”前前后后来了几个人,但干不了几天,就走人了,实在是吃不了那份苦。

去年秋天的一天晚上,老穆和巷子里几个老友坐在老街河流上那座百年石拱老桥上闲聊,老穆说,他这一辈子,就做了木工这门事,他这个木工手艺,上面还给他颁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证书,但这门手艺眼看后继无人了,自己感到对不起父亲,心里急啊。老友安慰他说,兄弟,你好好做你的木工,这辈子还是实实在在的活法。其他几个老友也劝慰老穆,是的是的,你没辜负老爷子传下来的这门手艺,老街人感谢你。老穆把身子俯在桥身上喃喃自语道:“木匠,木匠,我还是希望有个木匠传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