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hnrbhh7726@163.com
沈国冰
阅读历史是一件令人愉悦和轻松的事情。
恢宏浩瀚的中国历史上,春秋和战国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在那灿烂的历史天幕,宛如两颗灼灼的明星,闪耀星河。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历史一脚从春秋迈进战国。俯瞰春秋画卷,迤逦延续294年;翻阅战国长卷,跌宕绵长254年。历史的烽烟并没有熄灭,反而渐成燎原之势。
淮南市地跨淮河两岸,风光瑰丽,春秋战国时为下蔡国和楚国故地,地域历史文化深厚,产生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历史人文典故,为后世津津乐道,下蔡威公便是一例,至今读来仍给人以智慧启迪。
南北朝时期的名士庾信在其名篇《哀江南赋序》里,以“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这个脍炙人口的名句,寥寥数笔,展示出一个见微知著、伤心国运、哀患失国、恸哭国难的典故人物形象,下蔡威公也因这个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哭功,登上“千古哭王”的宝座,让人无限悲痛怜悯叹惋之时,也感慨其怯弱失魂的懦夫之神态。下蔡威公何以达到“泪尽,而继之以血”,近乎死去活来,哭到泣血这般境地。其原委,最初被西汉史学家刘向在《说苑》一书中完整地记录下来。清嘉庆年间的凤台县知县李兆洛在其主持编纂的《凤台县志》则专门以“下蔡威公”之条目录编辑列出来,以明后人。
千年的花鼓灯,流行于千里淮河中游的怀远县、颍上县、凤台县、潘集、蚌埠、淮南等二十多个县市,是传统的民间歌舞艺术。
她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特征、鲜明的社会历史特点广受欢迎。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东方芭蕾”,评论界称她为“汉族舞蹈的典型代表”,舞蹈界称她为“民族民间歌舞的国宝”,中外文艺界称她为“淮畔幽兰”。
春申君黄歇是楚国晚期的最后栋梁,也是淮楚文化发展到巅峰时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检视他的一生,时时都在讲述故事,事事都在演绎传奇,可以用成语来概括他的典故人生。
初出茅庐——黄歇年轻时四处拜师游学,因见识广博、辩才出众,得到楚顷襄王赏识。公元前278年,秦国攻占郢都(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楚国迁都陈郢(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在国事艰难之际,黄歇受到顷襄王重用,担任左徒。“左徒”是楚国高官,“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同时还要负责草拟宪令,掌握国家政策方针。历史上仅有楚国设置过此官,而在楚国800余年历史上,担任过左徒的官员只有屈原和黄歇。“初出茅庐”的黄歇一下就走到晚楚政治舞台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