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8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 以人民群众“点赞量”检验文明创建“含金量”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胡 捷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建设美丽幸福城市的务实之举,也是全区人民的共同心愿。”八公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朱杰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八公山区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文明城市创建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为文明城市建设的“责任清单”,以人民群众的“点赞量”检验文明创建的“含金量”,不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确保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 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浓厚氛围

    本报评论员

    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工作报告分别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大、政协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我们要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干事创业氛围,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全面抓好工作落实,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 打造绿色码头 守护碧水蓝天

    3月26日,掩映在一片春色之中的中安联合码头景美如画。该码头担负着每年400万吨煤炭接卸任务,是中安联合煤化工装置原料煤和动力煤进厂的主要通道。以打造绿色码头为目标,中安联合通过投用螺旋卸船机、落实卸船机水雾除尘、地面污水集中输送污水处理厂、分类收集船只生活垃圾等环保措施,保护“母亲河”不受污染,守护碧水蓝天。

  • 强化服务拓宽青年群体就业渠道

    本报讯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既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共青团直接参与服务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今年以来,团市委启动实施“淮南市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并结合我市实际,创新开展“淮畔万岗 青春启航”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系列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大学生就业,为党和国家就业工作大局贡献力量。

  • 我市一创业园被评为省级青年创业园

    本报讯 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2022年安徽省青年创业园名单公示,经创业园自愿申报、市级推荐、竞争评审、实地核查等程序,最终全省认定4家创业园为2022年安徽省青年创业园,我市淮南青网创业园名列其中。

    据了解,淮南青网创业园位于田家庵区安成经济开发区,创业园一期、二期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园区自2018年创立以来,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创新支持、创业辅导、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专业服务等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全要素、全品类、全生命周期的贴身服务。园区成功孵化企业28家,直接就业总人数约2723人,带动间接就业近万人。2022年,园区累计提供信息咨询、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创新创业辅导、平台推广156次,组织服务活动30余场,覆盖3000余人,实现税收贡献2.13亿元。

  • 美育文化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 近日,在淮南联合大学驻钱淮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学校美育创新师生团队前往八公山区妙山村,协同八公山镇打造精品民宿乡村,开展“美育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绘制党建主题文化墙活动。

    本次党建主题文化墙的设计与绘制,充分结合了八公山区地域特点,重点在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党建引领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淮南联合大学美育创新师生团队为契合妙山民宿的特色,分别选取“美好八公山”“淝水之战”“薇薇妙山”“廉政文化”等为主题,突出乡村人文环境的营造,进行精巧地构思,精心地创作,绘制出多幅恢宏大气、精美绝伦的文化墙作品,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 聚力改厕小事 办实民生大事

    本报讯 寿县众兴镇把农村改厕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改厕改出新生活”为出发点,持续加快推进改厕步伐,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

    压实责任,高位推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推进会解决各类问题困难,进一步细化明确镇村分工、分解落实任务,明确时间节点,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规范有序推进改厕工作。

  • 党建领航聚合力 “脱薄争先”竞一流

    2022年初,潘集区人民检察院被定为全国相对薄弱基层院,但该院找准差距,精准施策,在2022年度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举获得全市检察系统年度综合考评第一的好成绩。

    “‘脱薄’只是起点的勇气,‘争先’才是目标。”潘集区人民检察院负责同志表示,优异成绩的取得凝聚着省、市、区三级检察院的智慧和汗水。过去一年,该院在省、市人民检察院的指导帮助下,以革故鼎新的豪情魄力、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打造出“双强双引擎,三级同驱动”的“脱薄争先”工作新模式,推动了潘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 执“监督”之笔绘乡村振兴图景

    本报讯 “你们村今年旱厕拆除多少?改厕工程预计什么时间完工?”连日来,凤台县大兴镇纪委专项监督检查组深入各村庄开展监督检查,护航“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后,大兴镇纪委闻讯而动,立即组织镇村两级纪检干部认真学习、抓好落实,立足监督职责、整合监督力量,强化部门联动,成立工作专班,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镇纪委紧盯惠农资金发放、农业项目建设、集体“三资”管理、人居环境提升、耕地保护和乡村治理等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责令整改,严肃查处乡村振兴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时,镇纪委持续深化“一改两为”,营造为民办实事的浓厚氛围;宣传推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让群众监督“触手可及”。今年以来,大兴镇纪委督促解决春耕问题2个、灌溉水问题1个、惠农资金发放问题1个;督促村级解决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反映问题5个,满意率96%,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我们坚持上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跟进到哪里,以严的要求、实的举措,大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大兴镇纪委负责同志表示。

  • 金融赋能助制造业企业强劲复苏

    (上接一版)

    今年以来,市经信局深入摸排全市制造业企业金融需求,会同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等部门,充分发挥政府桥梁作用,搭建银企信息互通平台,积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企业资金使用缺口。截至2月末,淮南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01.26亿元,比年初增加12.52亿元,同比增长8.6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4.57亿元,比年初增加14.09亿元,同比增长29.64%。金融赋能作用逐步显现,制造业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全面加速,发展信心有效提振。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