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2日 第A03版:淮河
  • 漫步瓦埠湖畔

    这里是方圆百里的天然湖泊,如今架上了一弯虹桥,可以直接抵达对岸。它叫瓦埠湖,古时也叫望春湖。

    欣赏一个地方,是从它有湖水开始的,沿着它的岸徘徊,步履越慢越好,像蜗牛的速度,才能真正熟悉它、认识它、看清它而感受和欣赏更多的东西。不只是朝霞、也不仅是夕阳,还有那船、那鸟、那波涛、那浪花…… 每次我都想,一个人摆着一个小木船,在月夜里的湖上,游荡!如果有细雨蒙蒙,那更好,在清晨,走进迷雾里,环绕一周,数着梦幻的微风,慢悠悠地与水波同步。水波在弹琴,声音空灵。水鸟在浪花上呢喃,水碧天蓝,湖岸翻阅远古的诗。春秋时期,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宓子贱步行的脚印,起身鲁国,与瓦埠湖畔的微风一起拂过。他累了,望着遥远不及的吴国,便不再远行,永远安息在湖岸的铁佛岗上。

  • 金风玉露一相逢

    花学筑

    盛夏七月。我陪同来自北京的曾经老领导老同事一行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北门方向参观了引江济淮入淮口工程。眼前的八公山,一派葱茏。站在著名的八公山麓,确切地说站在通往八公山乡豆腐村的东淝河大桥上,看着正在热火朝天施工的引江济淮入淮口工程船闸项目,不由生出古战场又著新篇的感慨。

  • 《淮南子》中“道”的时空意蕴

    在中国道家思想史上,《淮南子》一书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因为其是秦汉大一统王朝发展初期道家学说最具集成性、代表性的理论成果,与先秦老子、庄子、稷下黄老相比,带有自身鲜明的时代气息。对先秦道家最核心的概念“道”,《淮南子》既有全面深入的继承,也有更为丰富的思想阐释,体现出别具意蕴的哲学内涵,而这突出反映在其对“道”的时空性与超时空性的双重把握上。

  • 赓续治水七十年,千里长淮得安澜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寿县人,不屈不挠地与洪水抗争着,拼搏着。寿县要发展,治水是关键。而关键的关键,尚依赖于国家对淮河的有效治理。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全长约1000公里。这里造就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是理想的栖息之所,曾长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核心地区,素有“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淮河原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历史上长期畅通入海,并无水患。800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彻底改变了淮河温顺的面貌。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在河南滑县开挖黄河改道南流,以阻金兵;绍溪五年(1194年),黄河又在阳武决口,河水挟带着万亿吨泥沙夺淮入海,淮河入海水道被堵,自此淮河沿岸形成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灾难史。抗日战争期间,淮河流域大部沦陷。1938年,国民政府“以水代兵”,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致使黄水在淮河流域泛滥达九年之久,淮河水患不断加重,流域内水利工程千疮百孔,损失殆尽,沿河洼地尽在水患肆虐中。寿县,位于淮河中游,淮河自王家坝向下进入中游500公里,河床浅,河道平缓,落差仅有19米,故历史上多涝灾水患。

  • 淮河两岸 贾少平 摄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