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5日 第B01版:综合新闻
  • 3358亿元项目投资蓄积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本报讯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投资为要。四年来,我市项目建设气贯长虹,累计完成投资3358亿元,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中安煤化一体化、嘉玺新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及站点、淮上淮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吾悦广场、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投入运营,引江济淮淮南段、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云谷大数据等项目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后劲越来越强。

  • 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来淮慰问消防烈士亲属

    本报讯 1月24日上午,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薛江武一行来淮,专程看望慰问在营救轻生女子中牺牲的淮南籍消防烈士陈建军亲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文见宝,省委政法委、省消防救援总队、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办公室和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

    2021年11月12日,亳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淮南籍消防员陈建军为营救跳楼轻生女子不幸坠落,后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2021年11月15日,应急管理部评定陈建军同志为烈士。

  • 西淝河泵站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本报讯 记者从市水利部门了解到,近日,2019—2020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评选结果揭晓,我市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应急工程凤台县西淝河泵站获得这一殊荣。据悉,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是水利工程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

  • 61份审议意见书彰显人大监督刚性力量

    本报讯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坚持监督的出发点是支持工作、落脚点是推动发展的理念,力求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四年来,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83项,开展执法检查9次、专题询问2次,组织专题视察调研290余次,发出审议意见书61份。

  • 从实处着力 从细处入手

    本报讯 “今年成立淮南市‘两会’会风会纪督查组,专职负责会议召开期间会风会纪的监督检查。”市“两会”会风会纪督查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会风会纪的监督检查,进一步严明选举纪律,确保选举工作有序、顺利开展,会议期间风清气正。”

    据介绍,市纪委监委向人大代表团和政协界别组派驻会风会纪监督员,监督员负责加强对选举纪律的宣传和教育,积极与代表团团长、界别组组长及相关成员沟通联系,听取参会人员对会风会纪的意见建议,随时掌握动态。会议期间,对各代表团、界别组会风会纪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同时通过电话沟通、驻地抽查、明查暗访等多种方式,既监督会议纪律执行情况,也监督休会期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贯彻执行情况。

  • 粮食生产“十八连丰”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本报讯 记者从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3.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粮食总产增速居全省第2位。粮食生产“十八连丰”进一步夯实了我市乡村振兴基础,农业农村、水利等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州来绿港现代农业项目建成投产,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入选国家改革典型案例,潘集酥瓜、凤台平菇等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改造农村危房5453户,改厕5.7万户,建成农村公路2281公里。我市扎实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34个安置点全部建成。20万农村人口实现地下水源替换。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27个。西淝河泵站、高塘湖泵站建成投用,有效解决了我市东西部地区防洪保安和“关门淹”问题。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工作获省政府表彰激励。 (本报记者 苏 强)

  • 网民热议淮南“时与势”关切转型发展

    本报讯 近日,我市各大新闻网站、市直新闻单位客户端、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自媒体、社交网站掀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热潮,在网络上形成了一股强劲正能量。网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关注,折射出对淮南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热心关切。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淮南实现转型发展的决战决胜阶段,要在全国、长三角、全省的坐标系中审视和谋划淮南的时与势。”网民“自信淮南”说,“淮南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战略中左右逢源,这是淮南发展史上战略地位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国家赋予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24条专属支持政策,组织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皖北‘四化同步’,这是淮南发展史上支持政策叠加最集中的时期之一。”网民“唯有奋起”信心满满。

  • 着力提升“三个质量” 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讯 2018年以来,市政协常务委员会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委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运用提案建言献策,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着力在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提案工作实现提质增效。

  • 承载新使命 开启新征程

    本报记者 鲁 松

    “2021年,田家庵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幸福安宁的成绩单,实现‘十四五’发展精彩开局,在服务全市大局中彰显了更强担当、展现了更大作为。”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田家庵区委书记从永刚接受了记者专访。

  • 聚焦发展献良策 关注民生建真言

    本报记者 朱庆磊

    “作为一名民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我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和引导全市盟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撰写提案,为淮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良策、建真言。”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期间,记者专访了市政协委员、民盟淮南市委专职副主委梁昌昊。

  • 锚定“四区战略” 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

    本报记者 苏 强

    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谢家集区委书记陈海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谢家集区秉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信念,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区实现财政收入5.25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宏泰钢铁实现产值37.6亿元,淮南西商农商城一期建成并开园运营,智造园区特码斯派克研发制造中心等6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新河路、谢三路西段等两条城区道路全线贯通,东津渡大桥实现通车,14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启动,PM2.5、PM10及空气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升’,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试点。”

  • 忠诚履职尽责 服务职教发展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我既是‘老兵’,也是‘新兵’。”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期间,记者专访了市政协委员、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林。他告诉记者,说自己是一名“老兵”,因为他是田家庵区九届政协常委,几年来积极参政议政,有20多篇提案得到办复,较好地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幸当选十六届市政协委员,自己又是一名“新兵”,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 01

  • 02

  • 04

  • A01

  • A02

  • A04

  • B01

  • B02

  • B03

  • 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