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第A01版:大通新闻
  • 优化市场环境 共筑满意消费

    本报讯 大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共筑满意消费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能,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精心部署,开展专项行动。深刻认识优化消费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召开市场消费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专项行动动员会,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印发《开展市场消费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专项行动方案》,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 不负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本报通讯员 海 燻 本报记者 朱庆磊

    夏日的大通,高塘湖波光潋滟,上窑山树木葱茏,呈现一幅青山碧水入画卷的美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2024年以来,大通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部门联动、技术支撑、群众合力等方面发力,着力构建全域协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建设多元协同治理环境监管体系,实现“1+1>2”的协同治理效能,推动辖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 关爱银龄健康 共筑幸福晚年

    本报讯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大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以“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为目标,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组织辖区内各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启动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银龄”健康。

    精准服务,健康体检全覆盖。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各基层医疗机构创新服务模式,通过“集中体检+入户服务”双轨并行,确保应检尽检。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体检专区”,优化流程,减少等待时间;组建流动体检队深入村卫生室开展服务,对长期卧床的高龄老人,提供上门体检服务。体检项目涵盖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B超、肺功能等20余项,并增加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

  • 零工市场助群众一站“职”达

    近日,大通区人力资源(零工)市场揭牌启用,标志着我市首个零工市场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该市场致力于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连日来吸引很多群众现场求职,实现“家门口”就业。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摄

  • 推进绩效分级 助企绿色发展

    本报讯 大通区生态环境分局大力推进企业绩效分级,提升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促进大通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对照《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绩效管理工作指南(试行)》《淮南市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实施意见》,结合重点行业类别,认真梳理分析辖区企业环评、排污许可、验收、生产工艺、治理水平等情况,明确企业参评更高绩效等级条件;邀请辖区内企业开展座谈,宣传介绍绩效分级政策背景、工作要求、申报材料编制等,动员企业参评更高绩效等级。

  • 让人才激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大通区坚持把加快培育乡村人才队伍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做实“引育留用”关键环节,逐步构建起治理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等各类人才并重并用的乡村“人才矩阵”,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广开门路,多元引才,充盈人才“蓄水池”。该区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关于奋力打造新时代人才强区的实施方案》《大通区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政策,以“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理念畅通引才渠道。创新实施“才聚大通”人才行活动,赴徐州工程学院、淮南师范学院等4所高校举办招聘活动,做到“校地企”精准对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深入摸排本土人才和在外人才,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注重从本土大学生、优秀村(社区)书记中挖掘“贤能异士”,2024年通过“乡编村用”计划选拔优秀村(社区)书记2人。用好与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达成的“聚才汇智,笃行致远”等系列合作协议,积极搭建人才招引、交流的平台,开展“2+n”招聘会等活动94场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83人。坚持以乡情乡音为纽带,用好春节等返乡团圆契机,开展青年人才家乡行、在外人才座谈会等活动,引导他们回馈家乡、报效桑梓。

  • 知识产权保护宣传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讯 大通区上窑镇马庙村蔬菜基地地处淮河大坝上窑大湾,这里土地肥沃适合西红柿种植,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近日,大通区市场监管局组织执法人员前往马庙村蔬菜基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助力乡村振兴。

    执法人员深入西红柿种植大棚,现场向种植大户宣传商标的注册、运用、权益、价值、市场竞争力等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同时,结合当地实际,以特色农产品西红柿为例,阐述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保护等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引导种植户积极申报注册商标,促进商标运用,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种植户做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和“守护人”。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