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2025年03月18日 第03版:理论视界
  •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0%,从国际经验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存量提升为主的新阶段,城市更新成为转变城市发展建设方式、应对“城市病”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 知产保护须与科技创新协同共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同时首次将“人工智能+”写入报告,强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这一系列表述,彰显了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借助新兴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 《六姊妹》中家国情怀的演绎与思考

    电视剧《六姊妹》以何家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打破传统家庭伦理剧界限,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家国情怀。剧中场景既是淮南的独特标识,又是承载中国社会变迁的文化符号。剧中以“家是最小国”的叙事理念,将家庭叙事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主义到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个体觉醒,四代人命运起伏与国家发展脉络相契合。当前影视创作“家国叙事”范式不断革新,《六姊妹》的突破性在于双重叙事维度的融合:微观层面,刘美心与何家丽母女间的代际冲突,映射市场经济转型期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宏观层面,家庭迁徙、职业选择等行为链,串联起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制度演进。这种家事与国事的同频共振,通过家庭记忆的多重视角书写,激发观众对集体历史的情感共鸣,引领影视创作走向更深层的文化自觉,在个体故事中探寻民族精神,在有限荧屏间搭建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

  • 坚定信心扎扎实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25年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场座谈会是继2018年以来,时隔六年再次专门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民营企业未来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和重视,释放了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信号。

  • 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服务业贯通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旨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服务业的多样化、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和国际化,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支撑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