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中家国情怀的演绎与思考

沈 琪 李万里

版次:03  2025年03月18日

电视剧《六姊妹》以何家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打破传统家庭伦理剧界限,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家国情怀。剧中场景既是淮南的独特标识,又是承载中国社会变迁的文化符号。剧中以“家是最小国”的叙事理念,将家庭叙事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主义到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个体觉醒,四代人命运起伏与国家发展脉络相契合。当前影视创作“家国叙事”范式不断革新,《六姊妹》的突破性在于双重叙事维度的融合:微观层面,刘美心与何家丽母女间的代际冲突,映射市场经济转型期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宏观层面,家庭迁徙、职业选择等行为链,串联起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制度演进。这种家事与国事的同频共振,通过家庭记忆的多重视角书写,激发观众对集体历史的情感共鸣,引领影视创作走向更深层的文化自觉,在个体故事中探寻民族精神,在有限荧屏间搭建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

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在《六姊妹》中,家庭互助和冲突在何家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何家姐妹相互扶持,携手克服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在困难时期,姐妹们齐心协力,通过各自的努力和贡献帮助家庭。这种互助不仅加深了姐妹间的感情,也传递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然而,家庭并非没有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碰撞在家庭内部在所难免。例如,长辈和晚辈在家庭责任和个人发展方面的差异会造成家庭内部的冲突和矛盾。正是这些冲突的产生和解决过程推动了家文化的适应和发展。传统伦理与现代表现形式的融合是何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何家,传统伦理道德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例如,何家的年轻一代在尊重和照顾长辈方面恪守传统的孝道。然而,何家并没有固守传统,而是积极寻求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将传统的家庭观念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成立家庭委员会,专门负责家庭内部的决策。这种融合不仅增强了家文化在时代浪潮中更具适应性,也为现代家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家国同构的叙事镜像:个体与国家的命运交响。第一,何家几代人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何家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用行动诠释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密不可分。面对家庭困难和社会责任,剧中人物毫不犹豫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例如,何常胜响应号召,奔赴淮南支援建设。第二,这种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公众对家国一体价值观的认知。何家对国家建设的参与及其在时代变迁中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具体的事件让公众深刻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的密切联系。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主义精神,到改革开放后个人意识的觉醒和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参与,家国情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始终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导作用。这种跨越时代的家国情怀的表达,引发了公众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了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代际和解:家国情怀传承的情感纽带。何家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互动对家国情怀的传承具有重要影响。老一辈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为年轻一代提供精神指引,而年轻一代的新思想、新观念则为家国情怀注入新鲜活力。以母亲刘美心与女儿何家丽的价值观冲突为例,母女之间在家庭责任与个人发展、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等方面的冲突,正是代际冲突的体现。而最终的代际和解则体现了家庭和谐观念与家国情怀的融合。这种代际和解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互谅互让,从而使家国情怀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升华。从代际沟通的角度看,该剧所呈现的范式对当今家庭传承家国情怀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良好的代际沟通是传承家国情怀的关键,通过平等交流、情感共鸣,家庭成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家国情怀。例如,剧中的母女二人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包容,最终实现了价值观的融合,让家国情怀在家庭内部得以延续和传承。这种代际和解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家庭和谐,也为家国情怀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创造性转化:传统家文化的当代激活。弘扬家国情怀的关键在于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六姊妹》通过创造性转化,将传统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现代社会理念相结合。例如,在保留家庭亲情、责任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融入家庭内部民主协商的现代理念,使家文化更具时代适应性。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将传统家庭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现代社会理念相结合,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创造性转化对当今社会弘扬家国情怀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通过对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增强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使家国情怀在家庭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