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讯 1月14日上午,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议案处理会议。
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王怀义主持,大会秘书处、议案组和市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讨论了《关于淮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议案及建议批评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草案),提请主席团会议审议。本次大会期间,代表们共向大会提出议案22件,建议、批评和意见275件,共计297件。根据大会主席团通过的《淮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处理办法》,经研究,拟将张友贤等11位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交通建设大会战,构建多层次综合物流通道,加快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议案”,以及从永刚等11位代表提出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议案”作为大会议案处理。代表提出的其余20件议案转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其中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关切的重要事项,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作为重点建议跟踪督办。
本报讯 1月14日下午,全市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和校外托管机构安全规范经营专项治理行动会议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副市长陆晞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学习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和校外托管机构安全规范经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解读了我市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本报讯 1月14日上午,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各代表团分组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代表们在审议中认为,报告对2024年工作的总结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对2025年工作的谋划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是一个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强化引领、筑牢根本,坚定了人大工作正确方向;注重质量、彰显特色,发挥了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聚焦大局、突出重点,增强了监督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决策、规范程序,依法履行了决定和任免职责;完善机制、夯实基础,支持和保障了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固本强基、守正创新,深入推进了“四个机关”建设。
本报讯 1月14日下午,出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分组审议了《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淮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代表们在审议《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认为,2024年,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代表们希望,全市法院忠诚履职尽责,严格公正司法,更加积极融入“五大攻坚行动”,助力实现“六个新突破”,全方位服务保障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
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大会主席团确定议案3件,第1号议案《关于提升制造强市战略首位度,重振淮南老工业城市雄风的议案》,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经过各承办单位共同努力,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的办理工作,确定坚定首位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培育优质企业。健全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找准优势赛道,高位推动招商、突出产业招商、强化平台招商、打造产业集群;群策群力强县区园区,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抓好园区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外资招商、推动对外贸易、促进交通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助企解难行动、要素对接行动、政策落实行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本报讯 1月12日以来,我市各大新闻网站、市直新闻单位官方微信微博、客户端以及自媒体、社交网站等持续关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网民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详实、亮点纷呈,是一个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好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更加突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亮点成果,部署工作更加突出抢抓中央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重大机遇,增强活力更加突出城人产融合发展,发展成效更加突出增进民生福祉,狠抓落实更加突出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一位人大代表在微信朋友圈发帖说。
本报讯 2024年,我市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火电机组超净排放改造实现全覆盖,“十四五”单位GDP能耗降低任务提前完成。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均居皖北首位。国控、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居全省首位,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项目入选全国示范。
本报记者 吴 巍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潘集区荣获‘2024年安徽市辖区综合竞争力30强’称号,潘集经济开发区入选全省新材料十强园区。潘集人民期盼已久的淮南淮河大桥、S63高速开工建设。教育改革案例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县域改革优秀案例。”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之际,记者专访了市人大代表、潘集区区长李国柱。
本报记者 周 玲
“积极建言献策、履职为民是政协委员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民革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和民革市委会专职干部,我努力团结带领全市民革界别委员和民革党员,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提案、社情民意、微建议等,为淮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诤言、献良策、出实招。”十六届市政协四次会议期间,记者专访了市政协委员、民革淮南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鲍士萍。
本报通讯员 徐瑞成 本报记者 刘银昌
“2024年,毛集实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现代化美好毛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七个增长’。”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记者专访了市人大代表、毛集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叶宜声。
本报记者 周 玲
“作为一名环境资源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关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是我的责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十六届市政协四次会议期间,记者专访了市政协委员、民盟安徽省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戎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