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4年,我市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火电机组超净排放改造实现全覆盖,“十四五”单位GDP能耗降低任务提前完成。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均居皖北首位。国控、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居全省首位,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项目入选全国示范。
深入实施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不断加快低碳发展步伐。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46万亩,完成人工造林8700亩,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春申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打卡新去处,生态修复取得新成效。煤系固废本地综合利用率提升到33.5%,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中安联合入选工信部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淮南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淮南高新区入围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筹建名单,毛集实验区获评省级绿色低碳试点城市。 (本报记者 梁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