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2025年1月14日 在政协第十六届淮南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淮南市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经过全体委员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市委对这次大会高度重视,任泽锋书记、张志强市长等领导出席开幕和闭幕大会,听取大会发言,倾听意见建议。特别是刚才任泽锋书记的讲话,站位高远、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对政协工作寄予了殷切希望,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副主席:熊寿宏
常务委员:(4人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靖(女) 王炎炎(女) 孟 沙 侯 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六届淮南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5年1月11日至14日在市政务中心举行。
会议期间,中共淮南市委书记任泽锋,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听取委员意见建议。会议审议批准蔡宜骅同志代表政协第十六届淮南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董众兵同志代表政协第十六届淮南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补选政协第十六届淮南市委员会副主席1名、常务委员4名。委员们列席淮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张志强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报告,对上述报告均表示赞同,并提出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六届淮南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淮南市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决策部署,锚定“六个新突破”目标任务,聚焦“五大攻坚行动”,积极运用提案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截至2025年1月12日12时,共提交提案272件。
本报讯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决定重大事项与市委中心工作相一致、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依法作出决议、决定14项,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7人次,确保省委、市委重大部署和人事意图全面贯彻、有效执行。
科学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作出关于批准淮南市九龙文化陵园项目的决定,对于恢复废弃矿山地形地貌、推进生态绿色殡葬、加强舜耕山风景区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修订《淮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和程序,市政府第一时间出台《关于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规定》,有效促进该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本报讯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听取审议工作报告22项,开展专题询问1次、执法检查3次,以有效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
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抓监督,结合听取审议全市制造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本届常委会开展首次专题询问;开展《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提出4大类10项审议意见。围绕预算提质增效抓监督,积极探索全口径审查新路径,在全省较早作出关于加强市属开发园区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决定,填补了市属开发园区预算审查监督“空白”;突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推动盘活房产82处,总面积17.56万平方米;突出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监督,督促市政府有关部门收缴资金2313.76万元,盘活存量资金4118.46万元,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办法46项。围绕社会民生事业抓监督,开展《淮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推动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淮南市舜耕山风景区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调研,进一步筑牢舜耕山风景区生态保护法治屏障。围绕司法公平正义抓监督,开展公安机关道路交通安全类案件质量评查,督促市政府出台《淮南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实施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提升工程476公里,全面净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上接一版)双方要总结中欧关系发展经验,从中汲取重要启示,共同维护好中欧关系政治基础,推动中欧关系向好、向前发展,为中欧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习近平强调,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也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是相互成就的伙伴。50年来,中欧关系不仅助力各自发展,也为世界和平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坚持伙伴关系定位。中国对欧盟抱有信心,希望欧盟也能成为中方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中欧经贸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中欧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中欧要相互扩大开放,巩固现有合作机制,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双方要办好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密切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鼓励中欧民众双向奔赴,支持地方交往和教育合作,厚植中欧友好的民意基础。
本报讯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议案和重点建议以及优秀议案建议评选表扬工作,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306件议案建议已全部办结,代表们对建议办理及答复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代表主体地位,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不断提高代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全省较早完成“智慧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推广和使用,有效提升我市代表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深化“双联”工作,建好用好代表“家室站点”,市人大代表驻寿县第二代表小组活动室、大通区上窑镇第四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凤台县城关镇明珠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入选省人大常委会“家室站点”示范点。丰富代表履职形式,各代表小组积极开展学习和调研活动,市人大代表小组共形成调研报告19篇。扎实开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2024年向省人大报送代表建议典型案例65件,位列全省第二;省人大《代表之声》采用我市代表建议27件,位列全省第一。通过市人大《代表之声》及时通报办理结果,跟踪反馈办理成效,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2024年,市委《民声呼应》共采纳代表建议35条,推动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解决。
(上接一版)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围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淮同城化发展、培育壮大七大新兴产业等重点任务,加强对重点项目推进、重大工程建设、重要民生实事的监督,真正把民主监督的过程转化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下基层、办实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深入群众真切感知经济社会实际运行情况、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事求是反映群众呼声,协助党委政府解民忧、暖民心,让群众的“愿望清单”成为政协的“履职清单”。要善借势、抓招商。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联系优势,密切与沪苏浙政协的履职联系,加强对外联谊、讲好淮南故事,为重大项目落户淮南、重点企业进驻淮南、重要人才扎根淮南穿针引线、铺路搭桥。
本报讯 2024年,我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内外困难,扎实苦干,推动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居全省前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7.5%。规上制造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等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位,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等9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争取“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项目资金46.2亿元,居全省第8位、皖北第2位。洛河电厂四期、怀凤高速等261个重大项目开工,泰来电机、科博达产业基地等204个重大项目竣工,竣工数创历史新高。
本报讯 公益诉讼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职能。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强化法律监督,让检察建议“落地有声”,公益诉讼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立案办理公益诉讼353件,制发检察建议273件,提起公益诉讼4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