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7日 第03版:理论视界
  •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和美乡村,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三农”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新任务。成功的实践业已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 以“三心”写好党的自我革命“三篇文章”

    2024年12月16日,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文章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只有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推进从严治党,驰而不息强化队伍建设,真抓实干擦亮清廉底色,以“三心”为内驱动力,写好党的自我革命思想文章、组织文章、斗争文章。

  •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其视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金钥匙”,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新时代的浩荡征途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犹如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承载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它不仅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坚固基石,更是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2024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20周年,2024年11月29日,中央召开专题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链”起“引育用” “兴”建“人才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人才是驱动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聚焦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注重从引才有道、育才有方、用才有术等方面着眼用力,贯通人才“引育用”全链条,促进“人才池”由“聚”到“兴”。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