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以专破局,以精立业,以特求强,以新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全市经济主战场,马鞍山经开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2家,数量分别占全市总数的41%、15%;其中近两年全市新增的5家“小巨人”企业,均为马鞍山经开区企业。
芜湖塔桥多式联运基地是国家集装箱铁海联运能力提升方案重点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安徽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的“公、铁、水”综合多式联运基地。为保障奇瑞汽车等企业芜湖铁路运输需求,采用边运营、边建设模式,铁路物流工程于10月15日正式开通运营,现已常态化开行商品车、集装箱内贸班列。整体建成后年作业能力可达2070万吨,其中商品车可发运100万辆/年。
12月23日,在夕阳的映照下沿巢湖岸线美如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合肥市包河区在守住环保、安全底线基础上,改善沿湖防浪堤坝,把防浪堤打造成巢湖“苏堤”,让市民在近湖、亲湖中更加爱湖。目前工程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合肥版“苏堤”呼之欲出。
合肥晚报通讯员 王 牌 摄
皖西日报讯 加油、加气、充换电、加氢……走进一个能源站,就可以实现综合能源补给。12月22日,六安市首批集汽(柴)油、LNG、充电、换电、加氢、光伏发电、微风发电、储能、便利店、汽车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皖能综合能源港在霍山县正式投入运营,其融合供能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滁州日报讯 自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以来,滁州市积极研究政策,制定方案,落实责任,打造亮点,多举措推动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打造特色标准政策体系。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发布《气候投融资企业碳账户核算方法》《晶体硅光伏组件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三项地方标准。制定《滁州市气候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等多项基础性制度和配套政策,为气候金融业绩评价、碳核算评价、碳账户开发和碳资产管理提供政策支撑。
合肥晚报讯 12月24日,记者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已于近日印发,合肥市将支持和鼓励分级分类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县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并积极创建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