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传承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与文化产品,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宝藏与重要基石,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中指出,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据报道,活动期间,全国文博单位组织开展相关活动7300余项,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全民共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伟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以其深邃的思想、鲜明的立场和磅礴的气势,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在当今时代,尽管国际形势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宣言》所蕴含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党性修养论,是共产党人实践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关键所在。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从坚实的学术基础、深远的历史维度、开阔的国际视野和鲜活的实践导向四个方面,对党性修养理论作出更科学化、中国化、时代化、生活化的阐发,其蕴含的学理哲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一致。因此,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从去年以来,我们围绕新质生产力赴各地进行了调研,走进了科研一线、走进了科技企业,也走进了植物工厂、走进了居民社区。我们发现,调研越深入基层、越贴近一线,观察新质生产力的视角越多维、越丰富,我们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就越直观、越深刻。
把握新质生产力需要企业视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而企业则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微观过程,就是企业家运用新要素、进行新组合、形成新产业的过程,这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微观机理。一般来看,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通常由一项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发端,但在资金、市场、渠道等方面较为欠缺。新质生产力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者诉求,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向企业,以此激发企业活力,孵化新技术,促进技术转化,形成经济发展的微观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