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讯 为深化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交警大通大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全市冬季突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联合交通综合执法一大队、大通公路运输管理所对辖区内重点运输企业开展交通安全检查和安全警示宣传教育“敲门”行动,着力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全力筑牢全区道路交通安全防线,为2024年春运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1月30日下午,“大地欢歌 美好安徽”2024年安徽省“村晚”示范展示演出——淮南市寿县寿春镇九龙村村晚在该镇九龙民族村举办,安徽文化云进行了全程直播。本场活动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寿县人民政府承办,寿县文化和旅游局、寿春镇人民政府实施。整场演出共编排13个节目,舞龙表演、寿州大鼓、大洪拳、查拳、石锁、寿州锣鼓、楚韵锣鼓等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彩节目激情上演。 本报通讯员 郑玉基 陆士德 摄
近日,安徽富辰木业有限公司一批货值约233万元的木制家具,经过海关监管,顺利出海远渡重洋到达了英国。
位于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的富辰木业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为主的企业。“近几年受海运物流影响,国外客户的出货时间又紧,对企业影响很大。我们的货物出口到欧洲和澳洲,产品一旦生产好,应客户的要求随时都有可能要装柜出口,这给我们报关物流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富辰木业负责人张晓瑜说,“还好淮南海关在加快通关时效上,推出了一系列便利措施,让我们能够快速拿到出口的植物检疫证书,完成检验检疫放行,保障了我们的产品能快速出口。”
本报讯 日前,省总工会公布第六批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名单,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谢桥矿陈惟义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此殊荣。
据了解,陈惟义1997年参加工作,从一名普通的综采机电维修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技术大拿,总结提炼出“紧固、润滑、冷却、纯净、温度、绝缘、张紧和记录”机电设备管理理念,有效保障矿井机电设备安全运行。陈惟义先后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全国煤炭行业行业技能大师、淮河能源集团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陈惟义领衔的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淮南市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淮南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安徽省能源化学地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
本报讯 1月30日下午,八公山区“星火八公”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并开展以“提高消防意识 共建平安八公山”为主题的首次志愿服务活动。
“星火八公”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由团区委组建,以“明智、聚能、奉献、成长”为宗旨,围绕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互助帮扶、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星火”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聚为一团火、散为满天星”,同时谐音“薪火相传”。这支志愿服务队自1月招募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广大青少年踊跃报名参与。
本报讯 1月30日上午,淮桐高速淮南段路基4标段陈词河4号桥施工现场机器轰鸣,随着最后一片预制T梁安全、平稳、精准地吊装至预定位置,淮桐高速淮南段全线首跨梁板成功架设,标志着项目桥梁工程正式启动上部结构施工,整体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陈词河4号桥全长60米,共设计20米T梁54片。该桥1月28日上午开始架设梁板,此次架设的T梁自重约30吨、长20米、高1米,采用汽车吊架设方式,现场作业环境多变、吊装作业风险高,施工组织及安全管理面临较大挑战。安徽路桥公司淮桐高速淮南段路基4标项目部按照业主单位的节点工期要求超前谋划、狠抓细节,精心策划,从设备投入、人员调配、作业管理人员岗前教育培训等各项关键环节着手,切实保证梁板运输过程安全、高效,架梁过程中,工程、测量、安全管理人员紧密配合,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各项应急保障措施,加强现场施工全过程管控,确保首跨梁板安全顺利架设。
“他手脚都不行的,精细运动都不行的,剪刀都不会拿的,吃饭都不行的。”
“我们比较严重,所以说我们必须得给她康复。不给她做的话,她就会退步很明显。”
“我的孩子你可能跟她讲10遍、100遍,她甚至看都不看你一眼。我吼她的名字,她都不愿意用眼睛看我。”
本报讯 寿县陶店回族乡组织网格员开展“守护禁毒防线、共建无毒村居”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和“一员多能”作用,全乡38名网格员和志愿者积极投身于禁毒斗争,构筑禁毒“大防线”。
在线下活动中,网格员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入户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毒品原植物的相关知识,使“种毒违法、种毒必铲、种毒必究”的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还深入学校和企业,宣传禁毒知识,讲解毒品危害,有效营造了禁毒宣传“村居有网、网中有格、平安共建”的良好氛围。线上,网格员利用微信群,转发相关禁毒宣传链接,呼吁广大居民提高禁毒意识,远离毒品。“网格化”排查不留死角,对网格内隐蔽角落、偏僻空地、小菜园、闲置院落、废旧厂房等区域,地毯式排查,不留死角和盲区,切实做到“不漏过一处,不放过一株”,彻底铲除毒品隐患根源。“警网融合”,网格员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积极开展禁毒工作线索收集分析,同时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倾听、观察、留意网格内的相关信息,鼓励村民积极举报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让“种毒违法、种毒必铲、种毒必究”的理念持续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