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4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 描绘民生幸福“底色”

    本报记者 鲁 松 本报通讯员 陶志政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

    今年以来,中煤新集一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惑,新建停车场、举办退休职工欢送会、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实现井下单轨吊运输网络化……一项项民生举措,增进了民生福祉,提高了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

    本报讯 8月23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平调研《体育法》贯彻实施情况。

    朱平先后来到大通区居仁村、市体育中心、E水系体育公园等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体育法》贯彻实施情况、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

    朱平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普法宣传、体育宣传周等契机广泛宣传《体育法》,营造亲民、利民、便民的法治氛围,依托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全民健身“六进”活动等载体,深入贯彻《体育法》。要重点开展“体育+”活动,围绕全民健身、体育产业、青少年学校体育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要通过建场地、补短板、办赛事、铸品牌、强组织、重保障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推进体育强市建设。

  • 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

    本报讯 8月23日上午,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推进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副市长陆晞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通报了我市创卫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园区汇报了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陆晞指出,要对标对表,挂图作战,对照反馈问题再检视、再排查、再整改,确保“齐抓共管、全力以赴”。要锻长补短,攻坚克难,立足优势锻长板,瞄准弱项补短板,防范风险固底板,确保“提质增效、精准发力”。要压实责任,强化保障、形成合力、强化宣传抓好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创则必胜、创则必成”。各相关单位、县区园区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标准抓好本区域、本系统和本行业的创卫工作,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 贴心服务解难题 整治隐患保安全

    “优质服务办实事,锦旗致谢供电人,感谢国网淮南供电公司及时处置线缆整治隐患,使得我校下阶段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近日,淮师附小洞山校区负责人对国网淮南供电公司运检部负责人竖起拇指称赞。

    据悉,淮师附小洞山校区教学楼正在开展拆除重建工作,由于校方施工原因导致紧靠该教学楼的低压线缆绝缘破损,裸露在外,校方紧急叫停施工,并立即向国网淮南供电公司申请援助请求。得知消息后,淮南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会同舜耕中心第一时间来到学校进行现场勘察,开展联合“会诊”,结合实际制定周密详细的治理方案。治理过程中,秉承“保安全、重质量、优服务”原则,利用周末加班加点施工。随着安全隐患的彻底消除,该校负责人特地送来锦旗。

  • 劳模上好开学第一课

    近日,安徽省劳模、大唐田家庵发电厂工程师杨昆(中)在市总工会2023年金秋助学现场为受资助大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并在课下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自强不息,学好本领,服务社会。新学期开学之际,市总工会连续26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邀请劳模上好开学第一课,组织爱心企业开展捐赠。据悉,今年我市各级工会已筹集资金370余万元,拟资助2570名困难学生。

  • 聚力人居环境整治 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

    本报讯 为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打造干净整洁、和美宜居的生活环境,连日来,八公山区山王镇紧盯时间节点、细化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强化、再提升,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山王镇强化组织领导,将环境治理落到“实”处。立足人居环境整治实际,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狠抓问题整改,对重点区域、难点问题逐个攻坚突破,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档”“不停歇”,推动整治工作走深走实。聚焦重点环节,将整治工作做在“细”处。镇机关和村(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克服酷暑高温,奋战在环境卫生整治第一线。集中力量对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沟渠河道进行全方位整治提升,全面消除盲点、解决难点,确保“天天有行动,日日有提升”,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见实效,8月以来,全镇共清理垃圾杂物950余吨。巩固治理成效,将宣传工作做在“广”处。充分利用微信群、宣传栏、入户宣传等形式,全面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让环境整治深入人心,在辖区形成上下一心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氛围。8月以来,全镇共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组织移风易俗宣传80余次,清理各类小广告580余处。下一步,山王镇将进一步提升工作标准,压实工作责任,不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通讯员 唐 倩

  • 草菇飘香释放带动致富“蘑”力

    本报讯 连日来,在寿县众兴镇黄圩村谊民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的现代化菇房里,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草菇,乳白鲜嫩的菌菇色泽饱满、香味纯正。在采摘并经过严格的杀菌处理后,这些草菇将搭乘专门的运输车辆销往江浙地区。

    “在发展草菇产业过程中,我们坚持‘落户一地,造福一方’的原则,采取‘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种植生产、储藏、销售等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路径,提高了种植效益,带动了群众增收。”谊民合作社负责人望着蓬勃生长的草菇自豪地说道。

  • 送清凉送关爱 办实事助发展

    本报讯 日前,凤台县刘集镇组织人大代表成立慰问组,开展为规上企业及养殖大户送清凉活动。

    人大代表慰问组先后来到辖区淮南市清岩建材有限公司、凤台县陶恒建材有限公司等个体规上企业,与一线生产职工交谈,感谢他们为民营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付出辛勤努力,并为他们送去矿泉水、十滴水、毛巾、水果等解暑降温用品。同时详细询问员工们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对他们不惧高温坚守岗位的精神风貌表示敬意,并叮嘱生产职工们提高防暑意识,科学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安全生产的同时做好自我防护,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中。

  • 七夕节最早源自古人对自然天体的观察

    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传说。这对情侣相爱而不得,只能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在鹊桥相会,显得浪漫却又落寞。实际上,七夕节的由来并不仅有此一种说法,而是最早源自古人对自然天体的观察,认为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当天距离最近,约三、四千年前的文献即有牛郎星与织女星的记载。《礼记·月令》称八月为“循行牺牲”,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汉书·地理志》亦有言:“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三国时期,曹丕的《燕歌行》已将牛郎、织女视为情侣,及至晋代,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节融为一体。

  • 捐赠“生命种子”用行动诠释“善和美”

    2018年6月,淮南一位年近半百的普通矿工张明没有丝毫犹豫和顾虑,在全家的支持和陪伴下加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火速挽救河南一位有3个孩子、病情危急的妈妈,并将自己所得的5000元慰问金全部捐出,成为截止当年安徽年龄最大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8年3月底,市红十字会接到中华骨髓库一份“加急”捐献通知,淮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张明的样本与河南一名病情危急的患者初配成功,需要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在规定时间内一并完成,越快越好。一听到加急,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张明取得联系。张明一口答应,只问了句“啥时候捐,要我怎么做”,随后张明一次次自己开车从七十多公里外的矿上来到市区进行高分辨配型采样、体检、复检;体检结果出来合格后,为了不给单位添麻烦,张明谢绝了单位要派人陪护的关照。张明启程去合肥捐献采集时没有一点紧张,同时全家都赶来为他加油助威,他顺利捐献成功。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