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你看,以前这是一个臭水沟,自去年种了水芹以后,现在水清得小鱼都能看见。”近日,在凤台县刘集镇樊庙村美丽乡村示范点,村里老党员樊德元指着村头沟塘里的水芹浮床乐呵呵地说。
樊庙村为解决乡村生产生活垃圾而造成的沟塘水面污染问题,引入生态水芹治污模式,不仅将村里沟塘水面变成菜篮子、花园子,在净化美化乡村的同时,还使村集体获得了经济收入。
本报讯 连日来,由凤台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凤台县电影公司承办的“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红色电影展播活动,每晚都在凤台县双拥主题公园举行。
每晚,夜幕初上的公园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建党伟业》《跨过鸭绿江》等多部爱国主义题材红色电影在此展播,每一部影片都再现了革命先烈的钢铁意志和顽强战斗精神,展现了革命战士不惧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本报讯 凤台县积极落实防溺水工作部署,各校扎实做好防溺水“七个一”工作,为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开展一次国旗下讲话。全县各中小学校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一次防溺水安全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使全校师生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凤台县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制造业,鼓励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跑出“加速度”,“双招双引”落子频频,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图为凤台经济开发区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中环低碳(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成品测试。
近日,记者走进凤台县新集镇陈巷村村史馆看到,传统农具、煤油灯、缝纫机、石碾子、刨子、老收音机、老照片、粮票、布票等……这些特色物件还原了昔日的质朴村风,记述了生产力发展、生活习惯演变的历史脉络,见证了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巷村史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内容丰富,每一处的布置都很用心,让村民们的共同记忆和浓浓乡愁有了良好的安放之所。
“一点通平台办事效率就是高,你们看看现在整治后的沟塘,多干净、多宽敞。”近日,凤台县杨村镇彭庄村村民刘伟一边笑着,一边指着手机上刚拍摄的沟塘照片高兴地向杨村镇纪委反馈道。
日前,杨村镇纪委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上收到彭庄村姜庄村民刘伟关于门前沟塘脏乱差的投诉。镇纪委工作人员立即联系该镇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负责人赶赴现场,经实地核实确认为黑臭水体。根据核实情况,杨村镇纪委及时跟进监督,指导该镇环保所、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和彭庄村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在清理沟塘内的杂草、垃圾的同时,清除河床淤泥、拓宽沟塘、夯实护坡、设立警示牌,实现水流畅通、水面净洁,确保夏种灌溉水畅通。同时,杨村镇纪委结合“1+N”专项治理,对全镇范围内10个黑臭水体专项治理项目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查阅台账、对比照片和实地督查,确保“1+N”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一定要让群众觉得发展种植甜瓜产业有前途、有奔头。”近日,凤台县关店乡周庄村负责人告诉记者。
凤台县关店乡因地制宜做好优新甜瓜品种“土特产”文章,培养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基础,让关店甜瓜“土特产”尽显时尚范。
“我们首先召开了‘两委’干部、党员、村民组长和群众代表动员会,形成共识,拿出规划,并邀请科技特派员先给党员干部进行技术培训,分析种植甜瓜的经济效益。鼓励大家首当其冲做示范,实实在在地干,做给农民看。”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报讯 近年来,凤台县李冲回族乡积极融创多元党员教育模式,在走好“打造党建阵地、畅通学习通道、细耕惠民田野”三步骤的基础上,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挖掘独有红色印记,打造特色党建阵地。依托“党史+村史”的有机结合模式,充分挖掘乡内红色资源。一方面,号召村民从族谱、老相册、老屋中寻找红色遗迹,无偿捐赠上世纪九十年代老照片18张、革命老物件9个,充实了村史馆内容;另一方面,邀请各村族谱撰写者、老党员、老支书、老村民共同探索村里革命历史,扎实做好村史馆史料征集工作。同时,以百年党史为时间轴开设党的建设、优秀党员事迹、民族团结促发展等系列化专栏教育,聘请年轻在村党员轮流待岗,讲好李冲回族乡红色故事,弘扬阵地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