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31日 第A02版:读书
  • 异乡人的爱与哀愁

    朋友送了我一本子禾的新书《异乡人:我在北京这十年》,我知道朋友送我书的用意,在北京,我也是个异乡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诗句,几乎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会背。我在北京快二十年了,在家乡与异乡之间,我像个局外人。故乡的城市飞速变化,早已不是我离家时的模样。而北京,自打我来的那一天,也许就从未跟上过这个超大城市日新月异的脚步。

  • 对小说有信仰的人

    我喜欢能提供新鲜体验的小说,虽然故事总有母体,审美却永远都有开疆拓土的可能。鲍十的小说就是这样,总能拓宽阅读视野,新鲜情感体验,他不甘心只给读者提供甜腻奶茶或速溶咖啡,而是初尝涩、回味甘的好茶,又或者入口顺滑、后劲十足的好酒,这才是鲍十小说的味道。

  • 一部微观社会的警世通言

    余喜华

    曾听一大厨朋友说起一个赌徒的故事。他的同村远房堂侄,输得连村里的房子也没有了,靠蹭吃蹭喝,到处借钱过日子。当然,被大厨堂侄借过钱的亲友村人,是不会指望他还钱的,因此他能借到钱的概率越来越小,然后就网贷、信用卡套现,被催得急,坑蒙拐骗手段都用上,拆东墙补西墙。

  • 《山音》

    川端康成的魔力之暮年恐惧篇,收录晚年名作《山音》,以垂暮老朽对生命凋零的恐惧,承载川端天命之年的生死忧思,尽述人生之黯淡、疲累与缺憾。肉体衰老的迹象、糟糠之妻的老丑之态、昔日友人的离世讯息、挥之不去的战争创伤,皆如山音般吹响死亡号角;而年轻儿媳的动人身姿、少年慈童面具的圣洁面影、野性生长的金盘与百合、屋顶盘踞的飞鸢,又透出对重生与生命力的向往。

  • 《起初·竹书》

    王朔以《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这两本史书为基础,讲述了从五帝时代到西周共和年间为止的种种故事。从尧舜禅让,到后羿代夏,从伊尹放太甲,到成康之治,从穆王西巡,到周召共和,王朔以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为极尽简省的古奥史书赋予了生命力。让后羿、伯靡、周公、穆王、李耳等众多只存在于典籍甚或神话之中的人物活色生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王朔以《穆天子传》中“天子三月舍于旷原”八字为灵感创作的穆天子西巡部分,以一场横跨欧亚大陆的史诗式旅程,呈现了通达天地的豪迈视野以及千里同风的雄伟气魄。

  • 典型批评的生命力

    《诗意的追寻》是文艺理论家李衍柱先生在90周岁之际出版的一部人生路标集,选编了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随笔、学术自述与访谈、代表性论著的序言或后记以及来自同行专家的评价文章等,立体地呈现出作者近七十年的学术生涯。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文艺理论家,李衍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倡导“主导多元、综合创新”。他围绕典型范畴展开的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

  • 《河洛图》

    《河洛图》以河南巩义康百万家族人物为原型,描写了在河洛文化孕育下,以康秀才、周亭兰、康悔文为中心的三代人,由“耕读人家”走向“中原财神”的创业史。作家通过对康家“留余”古训、“仁信”传家的故事描写,生动刻画了在大是大非面前忠于国家、在巨额财富面前心系百姓、在恩怨情仇面前宽容待人的一代豫商的形象,以及惠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 《人在非洲》

    《人在非洲》是一部“一带一路”主题作品,作者作为项目建设的亲历者,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审视非洲这块神奇的土地,并付诸情真意切的叙写,绘制出“一带一路”倡议之下非洲人民丰富生动的画卷。她以双脚丈量大地,并敞开自我直面真实的世界,呈现“在场”写作的魅力。

 
 
  • 01

  • 02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