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3日 第03版:读书
  • 一部雪域高原建设者的精神史

    施 展

    青藏高原是杨志军的血脉故乡和精神宿地。数十年间,他孜孜不倦地开掘青藏高原的文学故事,描绘这里的历史风采和审美情致,使之自成一片小说天地。这份守望与坚持,实在令人敬重。

    他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作家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小说以父亲20世纪50年代深入沁多草原、调查牧民生活为主线,情节几乎贯穿了雪域高原上生产、教育、商业、医疗、环保等一系列内容,巨细靡遗地记载了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在描摹雪域高原沧桑巨变的同时,全景式展现了一部边疆地区的发展史、一部牧民生活的变迁史、一部雪域高原建设者的精神史。

  • 寻求真相的勇气

    孙 鹏

    因我就职于煤炭行业,对于煤矿题材的小说或者煤矿出身的作家格外关注,天然就多几分亲近感。比如作家夏榆,从小生长在大同矿区,用他的话说,他家距离云冈石窟不足两里地,小时候经常到石窟,爬到石洞顶上掏鸟蛋。长大后他在当地煤矿招工,成为一名所谓“前工业时代”的矿工。后来他跑到京城闯荡,在某知名报刊担任记者,再后来他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 追忆华夏文明的曦光

    人祭,就是杀人向鬼神献祭。关于上古的人祭风俗,直到近百年现代考古学兴起,发掘出殷商的大量人祭遗址及商王占卜献祭的甲骨刻辞,才进入现代人的视野中。至于这种风俗是如何退出历史和人们的记忆的,大多数学者似乎默认,它是逐渐、自然、不知不觉地退场的。但《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的作者认为:人祭的消亡和周灭商有直接关系。“在周武王死后,辅政的周公旦取缔了商人的人祭风俗,并消除了关于人祭的文字记录和历史记忆;周公此举可能是防止死灰复燃,执行得也比较成功,于是留下了三千年的记忆空白。”

  • 《这才是丝绸之路》

    作者:侯杨方 

    这是一本实地考察、精准复原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典路线的历史纪行作品。作者在对历史资料解读、研究的基础上,以历时10年、超过20次、累计行程3万公里重走丝绸之路的经历,采集地理位置、路线轨迹及影像资料,精准复原历史上多条丝绸之路路线。

  • “鸟儿是飞翔的火焰”

    我阅读《天空的流浪者》《鸟儿歌唱的地方》《寂静的森林》这三部散文集的过程中,每每会想起泰戈尔这位东方的灵慧诗人,同时也想到了海德格尔晚年在黑森洲的隐居和哲学思考的转向,他的后天人合一的哲学,给予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期的人们以灵性的启迪。

    新世纪之初,尽管散文领域内动物题材的作品数量上越来越多,层次也更加丰富,而关于鸟类的观察和记录,规模性的涌动则是近些年生态写作成为热点之后的事情。叶梅、祖克慰、罗张琴、王族、傅菲等作家纷纷调整聚焦,将观察视角投射到鸟类群体之上。但是像高维生一样,集中于某一个地域,将留鸟和候鸟统于一体加以系统性的构建,尚属罕见。程虹教授在《寻归荒野》一书中总结了自然文学的三大特征,其中,强调地域感就是其中一个点。以此观照高维生“长白山鸟类三部曲”的话,在外在形态上,高维生的自然观察笔记或者说生态写作,就具备了两个较为突出的棱角。一方面,他笔下的鸟类落地于长白山区,在原生性的勾勒基础上,凸显长白山鸟类的丰富与多元。这其中,富尔河的地名贯穿于三部散文集中,如果说长白山尚拥有大区域的特性的话,那么,富尔河则是作家展开自然观察的具体载体,但在这个小地方上,集束了不同鸟类生存斗争的光芒。除了独特的地理单元之外,作家笔下还记录了诸多长白山独有的树木,虽然它们承担了辅助性的功能,但这些植物同样指向地域性的独特;另一方面,通过两年的观察积累,在扎实的田野经验基础上,作家已经掌握了井口深挖的规律,搭建了生态写作的纵深。

  • 《成神:中国的毕加索 世界的库淑兰》

    作者:许海涛

    该书详细讲述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剪花娘子”库淑兰的人生嬗变传奇。全书不仅展现了库淑兰的艺术发展历程,而且对她的生活细节刻画真实生动。

  • 《银河边缘013: 黑域密室》

    作者:付强

    “银河边缘”是一系列专为年轻群体、快节奏都市人群、科幻迷打造的科幻小说读本。《黑域密室》是“银河边缘”系列第十三辑,本辑以北大物理学博士付强的作品《黑域密室》命名,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太空中的密室杀人事件。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