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5日 第03版:评论
  • 以优质家政服务为幸福生活“加码”

    小切口,大民生。家政服务看似事小,却事关千家万户福祉。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在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方面,培育大众餐饮和家政服务优质服务品牌。无独有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民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的《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也对近3年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 让更多的历史建筑“华丽转身”

    据媒体报道,由上海城投水务负责建设的杨树浦路670号优秀历史建筑装修(修缮)工程于2月8日正式开工。这是上海打造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的明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引领城市更新改造的标杆性项目。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都有一些内涵和价值都十分丰富历史建筑,而每一座历史建筑都是一幅沧桑画卷、一幕历史往事、一段动人传说,它记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有的认识思考和创造发展和思考方式,记录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然而,由于一些地方对历史建筑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甚至为所谓的建设发展而随意拆除,给丰富的历史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过程中,各地不妨学一学上海的做法,对一些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完成其历史风貌的延续和建筑风格的传承,使其实现“华丽转身”。

  • 当心巧语亦害人

    时下,有一种新型“腐败”易让人受之而未觉,即巧语腐败。这种腐败,看似事小,实则危大。说话者通过精心揣摩听者心理,择其所好,挑拣其所喜之话赞辞,让听者在绵绵入耳的好言好句中,不知不觉陶醉于飘飘然的语境里而获得一种特殊快感,惑于美辞,逐步失守底线,落入言语者陷阱,非常值得人们警醒。喜欢听好话是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的好言与赞美都来自善意与单纯,细想起来还有可能是通过优美词藻打动人心,获取心理认同,进而为得到有求之应、请君入瓮做坚实铺垫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花言巧语、浮言夸饰就是一种糖衣炮弹。《战国策》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所载,以及民间传说中关公戴高帽的故事,无不验证道理所在,也成为千百年来为政者引以为戒的典故。孔子也曾在《论语》中精辟而深刻地告诫世人:巧言令色鲜矣仁。

  • 招聘会走进车厢里

    近日,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三届列车招聘会,在K210次列车上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10家企业代表受邀来到列车上,与旅客面对面,为旅客提供暖心的就业服务。(2月7日 中工网)

    对于大多数节后返岗人员,其目的地就是工作地,而部分务工人员先选择目标城市,再选择就业企业。招聘会走进车厢里,不仅为返程之旅增添了不少新意,提升了部分旅客求职效率,还在今年春天的“抢人大战”中为招聘企业赢得“先机”。

  • “30岁求职嫌老60岁退休嫌早”?

    正值节后返工季,就业市场一片红火。但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公司堂而皇之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让不少求职者感到诧异与无奈。网上也有人就此关联延迟退休话题,调侃道:“30岁求职嫌老,60岁退休嫌早。”

    调侃归调侃,却也反映出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及一些人对当前职场环境的现实感受。从“人到中年,职场半坡”“35岁危机”,到如今30岁成了求职一道坎,网络热点里,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波“年龄焦虑”的故事。这其中固然有一些人放大个案、制造焦虑的套路,但也确实有不少企业,明里暗里抬高就业门槛。这些门槛与延迟退休等话题碰撞叠加,自然更会戳中大家的敏感神经。

  • 节约用水从“光瓶行动”做起

    据报道,今年春节期间,一些地方发起“光瓶行动”,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节约用水、“带走半瓶水”的好习惯。旅游景区保洁人员引导游客尽量喝完瓶中水,或将喝不完的水倒进储水桶,用来灌溉景区农作物;酒店里免费提供的大瓶矿泉水也换成了小瓶装……

    眼下,不少单位或宾馆会务期间,都习惯于用矿泉水招待与会者或客人,喝不完一扔。也许他们并没想过:这半瓶水的小小浪费,那么多的单位部门一年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 不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今年春节期间,两条经营者“坑”骗游客的新闻上了热搜。一则是广西北海某餐馆“四个菜1500块”事件引发网络舆情。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该店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并立案处罚;另一则是一段游客投诉西安回民街某面馆六根“油发面”卖20元的视频引起广大网民关注。目前,事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承认,面条确实份量不足,已要求商家退款,并督促面馆整改。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