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一种新型“腐败”易让人受之而未觉,即巧语腐败。这种腐败,看似事小,实则危大。说话者通过精心揣摩听者心理,择其所好,挑拣其所喜之话赞辞,让听者在绵绵入耳的好言好句中,不知不觉陶醉于飘飘然的语境里而获得一种特殊快感,惑于美辞,逐步失守底线,落入言语者陷阱,非常值得人们警醒。喜欢听好话是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的好言与赞美都来自善意与单纯,细想起来还有可能是通过优美词藻打动人心,获取心理认同,进而为得到有求之应、请君入瓮做坚实铺垫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花言巧语、浮言夸饰就是一种糖衣炮弹。《战国策》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所载,以及民间传说中关公戴高帽的故事,无不验证道理所在,也成为千百年来为政者引以为戒的典故。孔子也曾在《论语》中精辟而深刻地告诫世人:巧言令色鲜矣仁。
鉴古能知今,但又常为人所疏忽,现实中不乏例证。重庆市秀山县委原书记王杰不幸应验。《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剖析王杰案时就特地提到这个细节:“听到‘你很能干、有本事’‘秀山建设得好’这些吹捧的话,有时感觉比送我十万、二十万都高兴”。王杰自我陶醉在他人吹捧之中,个人意识极度膨胀,思想加速蜕变,丢掉警觉与自律,陷入吹捧者语言之俘网,走向违纪违法歧途。
客观地说,抬轿吹捧、曲意逢迎与直接送钱相比,更易麻痹人心,让人放松警惕。吹捧者施用语言糖衣炮弹之目的无非是为谋取利益搭桥铺路。吹捧之词成本低、见效快,恰是“围猎”者惯用的伎俩,也正是好“辞美誉”者的软肋。交友与交易貌看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如同剥笋,层层展开,一步一套,一旦入瓮,等到幡然醒悟,再想抽手,已悔之晚矣。
王杰案给人的教训是,那些围绕在身边说好话、目的不纯的商人们,用尽逢迎谄媚、夸大其词的吹捧之辞藻,让王杰沾沾自喜、洋洋自得,变得飘飘然。与“朋友”们相谈甚欢,发展到好兄弟相称,由吃吃喝喝发展到利益输送。投其所好的殷勤,让王杰认为交到真心朋友,进而放松防线,丢弃原则,失守底线,沦为“猎物”。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在新征程中一定要时刻坚持“三个务必”。中共党史上著名的“进京赶考”中,毛泽东同志就曾告诫全党,要永葆先进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警钟长鸣。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谨防糖衣炮弹的袭击,不滑入腐败的深渊。
有鉴于此,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学习,锤炼党性,增强鉴别力,对于赞美之语言,搞清真与假、实与虚、善与恶。更要学习邹忌之做法,镜鉴关公之误判,看辞美者是否为私利。同时常自省自警,端正三观,秉持操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再溢美蜜甜之辞也迷不了澄明的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