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历史建筑“华丽转身”

袁文良

版次:03  2023年02月1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据媒体报道,由上海城投水务负责建设的杨树浦路670号优秀历史建筑装修(修缮)工程于2月8日正式开工。这是上海打造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的明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引领城市更新改造的标杆性项目。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都有一些内涵和价值都十分丰富历史建筑,而每一座历史建筑都是一幅沧桑画卷、一幕历史往事、一段动人传说,它记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有的认识思考和创造发展和思考方式,记录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然而,由于一些地方对历史建筑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甚至为所谓的建设发展而随意拆除,给丰富的历史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过程中,各地不妨学一学上海的做法,对一些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完成其历史风貌的延续和建筑风格的传承,使其实现“华丽转身”。

一是要推进历史建筑的普查确定工作,对各类历史建筑进行挖掘整理,掌握其建筑时期、建筑风格、地位衍变及建成以来的变化发展,分门别类地建立历史建筑保护清单和历史建筑档案,并制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实行挂牌保护,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使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达到应保尽保。

二是要针对许多历史建筑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公众对其发展历史及文化价值了解不多的实际,组织人员编制高水平的宣传资料,在向公众普及历史建筑相关知识的同时展示本地历史建筑的社会地位、文化价值,不断提升本地历史建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增强人们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时,不仅要保护建筑本身,还要保护好周边地区的历史肌理、历史风貌,更要关注周边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性,进而使之成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成为人们旅游休闲时愿意前往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