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吕天然 王诗尧
作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淮南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聚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平台,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奋力打造成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先后获批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等。
本报讯 淮南高新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幼有所育”的民生承诺,多措并举努力办好学前教育,全力推进“安心托幼”工作,努力让群众“托”得放心、暖心、安心。
探索托幼一体新模式。截至目前,淮南高新区已有独立托育机构4所,2所幼儿园增设了2至3岁的小托班,共有210名幼儿在接受托育服务。考虑孩子就近入托的实际需求,探索托幼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大力拓展托幼教育与保育服务资源。
本报讯 淮南高新区积极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扎实开展企业数据采集、差异化评价工作,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该区结合实际制定《高新区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高新区亩均效益评价差别化政策实施细则(初稿)》,明确工作责任、评价标准,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按照亩均效益评价指标制定数据采集表,税务等部门采集了总税收、总营业收入、研发投入经费等数据,并将数据反馈参评企业核对,两轮核准数据确保准确。
为深化“支部建在项目上 党旗飘在工地上”党建品牌精神,淮南高新区科技信息产业园临时党支部开展“凝心聚力保竣工 全员大干30天 喜迎二十大”党建主题活动,号召项目人员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奋力冲刺目标任务,确保项目按期竣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讯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淮南高新区选址双创中心,积极打造区级政务大厅,计划10月份投入使用,努力为园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淮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位于双创中心B座一楼,大厅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设置办事窗口33个,负责集中办理高新区辖区范围产业、投资、建设等经济发展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市政府下放淮南高新区管委会的行政审批事项。涉及市场监管分局、城管大队、经济发展局、建设发展局、社会事业局、卫生健康中心等7个部门,所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进一步优化高新区营商环境,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服务改革,让老百姓和企业用户享受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带来的便捷。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李艳艳
淮南高新区三和镇在创建工作中,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贯穿始终,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细微处着手,补齐民生短板,解决群众诉求,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现在下水疏通了,我们从这里出行就方便了。”家住香樟苑四期的居民赵先生表示。三和中心小学围墙西侧路段由于地势低洼,加之下水管道长期堵塞,导致路面污水横流,气味难闻,严重影响人和车辆通行。三和镇找来工程队对窨井和下水管道进行清理,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将积水抽排干净,使路面恢复了正常通行,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问题。
本报讯 近期,淮南高新区三和镇黄山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组织党员志愿者修建维修涉及黄西等5个村民组400户村民的机耕道路和农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黄山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与村民代表大会,收集民生问题,对村民提出的机耕道路、农桥问题,村“两委”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了解到黄西、黄东、黄中组240户机耕路和褚郢、马郢组160户机耕路因常年失修,路面泥泞不堪;中兴路到机耕路段桥面损坏,难以通行,给村民带来极大不便。村“两委”结合情况迅速展开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带领工作人员立即动工。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在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不到两个星期,杂草丛生、坑洼不平的机耕道路变得平整、宽阔了,桥体进行延长加固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