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昔日采煤沉陷区“蝶变”生态公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世行贷款淮南九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为突破口,探索了“沉陷地环境修复、生态资源利用、景观格局塑造、煤炭文化表达”四位一体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新模式,初步建成具有一流水准、一流影响力、一流示范性的淮南生态绿廊、景观视廊和城市游廊,从“复绿”变为“用绿”,把采煤沉陷区打造为“城市绿肺”,项目区建成山、水、林、湿地、特色农园等,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增光添彩。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群众誉为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为我市及国内其他同类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提供了示范。
过去采煤沉陷地变身生态旅游地。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从2018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0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来湖栖息越冬,成为淮南九大地区生态优美、发展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生活垃圾填埋场变身景观绿地。
空中俯瞰“游客之家”——正在建设中的九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服务中心。
世行项目区的月季园、特色农园,每年月季、向日葵等花卉鲜花盛开之时,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成为我市“网红”打卡地。
大通区昔日的采石坑,如今一汪碧水景色宜人,被誉为淮南的“天目湖”。
俯瞰淮南“天目湖”,湖中碧水如玉、岸上绿树成荫,宛如一幅诗情画卷。
湿地公园,山清水秀,被誉为淮南的“小九寨”。
◀实施环境修复、水系治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把采煤沉陷区打造成集山、水、林、湿地、特色农园为一体的景观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