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细微抓创建 聚焦需求惠民生

——淮南高新区三和镇推进文明创建见闻

版次:A01  2022年09月2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李艳艳

淮南高新区三和镇在创建工作中,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贯穿始终,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细微处着手,补齐民生短板,解决群众诉求,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现在下水疏通了,我们从这里出行就方便了。”家住香樟苑四期的居民赵先生表示。三和中心小学围墙西侧路段由于地势低洼,加之下水管道长期堵塞,导致路面污水横流,气味难闻,严重影响人和车辆通行。三和镇找来工程队对窨井和下水管道进行清理,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将积水抽排干净,使路面恢复了正常通行,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问题。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三和镇积极做好市、区督查反馈和自查问题整改,针对基础设施损毁、小区环境问题、公益宣传牌破损、褪色等问题,常态化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各村居开展环境集中整治50余次,动用机械清理沟渠约30处。镇包保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形成合力,周末加班加点,集中整治小区环境私搭乱建、楼道杂物、小广告等问题,村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充电了,确实很方便。”泉山湖社区居民张女士说,“之前更多的是飞线或家里充电,非常危险,现在有了充电桩,方便多了。”泉山湖社区联合物业公司,在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推进智能充电桩建设,目前可同时供七十余台电动车进行充电,切实缓解了小区里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当前城市里电动车越来越多,小区内充电桩不够,飞线充电成为治理难题。我们坚持疏堵结合,指导辖区各社区因地制宜,通过市场化方式,建设电动车充电桩,从根本上解决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三和镇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美妙的生日快乐歌在三和镇西瓦村百岁老人吴化银的家中响起,原来是西瓦村志愿者正在为村里的百岁老人庆生,老人激动地拉着志愿者的手,热泪盈眶。

今年以来,三和镇各村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七夕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各社区开展集中入户宣传,发放淮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3000余份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共建美丽幸福家园——致淮南市民朋友的一封信》5000余份,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共创文明城活动,号召每一位居民以自身实际行动践行文明,争做文明言行的参与者、实践者与传播者,形成浓厚的全员参与创建的氛围。

“通过这次观摩,发现兄弟村居有不少好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参加了三和镇党委、政府开展的以“互学互鉴、互促互进”为目标的创城提升观摩活动,辖区一位社区负责人说。

为营造比学赶超的创建氛围,提升村居创建成效,不久前,三和镇开展了一场实地观摩学习活动,组织辖区村居负责人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村居先进经验、好的做法,看亮点、学经验,找差距、促提升,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和思路,有力助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