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5月14日,淮南市方舱医院休舱。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市方舱医院实现了出舱病人“零回舱”、住院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三个“零”目标。方舱医院的各项工作得以安全、高效运行,离不开舱内外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全力拼搏,也离不开环保人以疫为令、冲锋在前的艰辛付出与责任担当。休舱当天,淮南市方舱医院向市生态环境局发来感谢信,对市生态环境局大力协助方舱医院高效完成医疗废物处置、污水处理等工作致以诚挚的感谢与敬意。
“六个大棚里的草莓一颗颗都快红透了,如果再不采摘,就全要烂在地里了,我这一季算是白忙活了,村里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凤台县丁集镇丁集村草莓种植大户刘军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村负责人。4月初,因为疫情管控,丁集镇很多像刘军这样的种植大户最近都犯了难,大量的蔬菜、水果无法销售出去。
5月17日下午,180余名寿县窑口小学学生走进寿县瓦埠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德云花卉合作社,在志愿者和合作社负责人指导下采摘桑葚、拔除杂草,通过现场劳作、在实践中锻炼,深入体会劳动的意义,果园里充满欢声笑语。
据悉,近年来,窑口镇文明实践所、窑口镇乡村“复兴少年宫”与各学校结合学生德育教育,不断充实学生们的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课,丰富学生们劳动生活,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我承包了30多亩地,每年一到插秧季节就犯难。看到别人用机械插秧省功省时省本钱,今年我委托合作社代育秧和机插秧,同时在合作打一份工,每天有100多块钱收入。”5月16日,在潘集区贺疃镇杨祠村,李汉广一边在承包地里忙活着,一边向记者感慨机械化育秧、插秧的好处。
本报讯 这几天,寿县保义镇金祠村百岁老人汪近云的脸上整天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她竖起大拇指,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真正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
汪近云是保义镇的优抚对象。她的父亲汪德茂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为党和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汪近云今年102岁,平日里儿子和儿媳把她照顾得非常周到,老人身体健康。保义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也定期上门开展走访慰问。有一次,老人的儿子说,政府对老人很关心,她的吃穿用等都没有问题。不过,老人有一个心结,就是从她家门口到村村通水泥路,还有一段80多米的土路,地势低洼不平,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给看病、出行等带来困扰。老人坐在门口时,看着这一段路有点发愁。
为进一步提升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意识,连日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带就是生命带”主题宣传活动,提醒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平安出行。
本报记者 陈崇韧 本报通讯员 郭 晨 摄
明媚五月天,实干正当时。5月14日,在潘集区泥河镇大树李村一处沟渠疏浚现场,机械轰鸣不息,挖掘机挥舞长臂,正将沟里的淤泥、垃圾挖出垒在沟边的堤坝上。远处,两个月前疏通过的另一条沟渠及周边环境已相互交融——花红、草绿、水清,入眼皆景。
“过去沟渠里遍布垃圾,水质黑臭,污染严重,村民们的意见很大。今年以来,按照区和镇里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的部署要求,针对现有黑臭水体实行‘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不断加强沟渠的清淤疏浚力度,目前,治理面积达到15040平方米,切实改善了沟渠卫生环境,保证了沟渠整洁、畅通。我们正抢抓麦收农忙季节前的这段时间抓紧清淤,计划6月上旬结束,后期将对整治后的沟边逐步绿化,让群众过上生态宜居的生活。”大树李村党支部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