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修到百岁老人家门口

版次:A01  2022年05月2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这几天,寿县保义镇金祠村百岁老人汪近云的脸上整天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她竖起大拇指,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真正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

汪近云是保义镇的优抚对象。她的父亲汪德茂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为党和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汪近云今年102岁,平日里儿子和儿媳把她照顾得非常周到,老人身体健康。保义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也定期上门开展走访慰问。有一次,老人的儿子说,政府对老人很关心,她的吃穿用等都没有问题。不过,老人有一个心结,就是从她家门口到村村通水泥路,还有一段80多米的土路,地势低洼不平,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给看病、出行等带来困扰。老人坐在门口时,看着这一段路有点发愁。

保义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汇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行动,在镇村全力配合下,多次上门走访调研,多措并举筹措资金,并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在今年5月初修通了这一段80米长、3米宽的水泥路。看着昔日低洼、泥泞、凹凸不平的土路变成了一条宽敞、平坦、整洁的水泥路,汪近云老人达成所愿,高兴得合不拢嘴。

老人的儿子说,近段时间他打算用电动三轮车载着老人,到村子里四通八达的公路上转一转,让她看看新农村的发展;到热闹非凡的集镇上转一转,让她感受一下家乡的变化。“退役军人服务部门真正把烈士子女的事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广大优抚对象的关心,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本报记者 张昌涛

本报通讯员 徐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