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夏日炎炎,不少人乘风而起,享受骑行的快乐。近年来,随着“骑行热”持续升温,相关产业在高速增长后进入提质升级阶段。这股热潮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的流行,更成为推动体育、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从北京的专业自行车4S店,到广西明仕田园的骑行绿道,再到四川延续数十年的家庭自行车赛事,骑行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产业格局。
高考结束,志愿填报成为青年面对的重要选择。当万千学子站在人生路口,许多家庭都在思考:是跟随众人眼中的“热门”方向,还是坚持自己内心的志向?这让人想起湖南高分考生钟芳蓉的故事——她以优异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时,父亲那句朴实的“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道出了选择的关键——尊重青年自身的热爱与理想,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
鼓励互联网平台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劳动能力鉴定管理服务更便民;规范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7月起,一批新规将施行,一起来看!
新华社发
王 琪 作
【现象】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让它推荐书,给出的却是一堆压根不存在的书名;人物身份张冠李戴,还能给出一些并不准确的链接……这些现象都可以归为AI幻觉。
【点评】
所谓AI幻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AI也会像人产生心理幻觉一样,遇到不熟悉或超出“知识储备”的问题时,编造一些并不存在的细节,生成与事实相悖的答案。一项调研显示,对于“公众认为使用AI应用过程中有哪些突出问题”,反馈最多的是“内容不准确,或含虚假信息”,占比高达42.2%。
近年来,多地教育部门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些地方还专门搭建了青少年志愿服务平台。然而,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志愿服务时长却变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只需要转账,孩子的志愿服务记录就能“达标”。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实践能力。当商家打着“志愿服务”的幌子收费,实际上是将志愿服务活动简化为可计量的“时长”,远离了设定的初衷。购买志愿服务时长看似“高效”,实则是对孩子思维的误导,长此以往更会造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随着暑期到来,高校大门为何难“打开”的话题,又引发关注。
一种声音是,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独特作用,开得越大越好。也有人对校园开放表达担忧,比如担心干扰教学科研秩序、增加额外工作量、加大成本开支、升高交通及治安风险、容易被商业机构利用牟利等。
坐飞机需要严查充电宝是否有3C标识,坐火车是否也有类似规定?记者7月1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根据相关规定,只要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就可以携带上火车。
新华社发 商海春 作
拆包装像“闯关游戏”,纸箱里面是泡沫盒,泡沫盒里有礼盒,礼盒里面是铁盒,铁盒里面还有拉菲草和塑料袋……商品包装追求“高端”“奢华”,看似精美,实则无用,令消费者备受困扰。
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等7家协会联合发出倡议,反对商品过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确保商品包装合规合理。有数据显示,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40%。仅纸制包装,每生产1吨就需消耗约20棵树龄20至40年的树木和500吨水资源。商品过度包装,拆封即被丢弃,助长铺张之气、奢靡之风,也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遏制过度包装,看似事情不大,实则意义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