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讯 为全力推动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与就业质量双提升,近年来,淮南联合大学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赋能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6%以上,并获评“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本报讯 4月22日上午,全市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乌吉阿哈买提·吐尔逊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了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汇报;审议了《2025年全市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对市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名单进行调整,联席成员单位进行交流发言。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近年来该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贯彻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多措并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市各级调解组织累计调解纠纷6790件,调解成功率达99.7%。
加强源头治理,进一步织密纠纷调解网络。目前全市已全面建成完善遍布城乡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各类调解组织共1285个,包括91个乡镇(街道)调委会、1108个村(社区)调委会、86个企事业及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和风险排查,针对矛盾易发的重点领域,联合调解员、网格员主动排查,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与此同时,市司法局积极推动法治信息化平台电脑端及手机端的全面运用,保障线上线下调解同步开展,通过“即调即录”实现案件信息实时归集、全程留痕。依据平台的智能分析预警系统,精准识别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矛盾聚集领域,动态感知风险,实现从“被动调处”向“主动防控”转变。
近日,由市审计局资助和运用省第八批选派干部专项资金共同兴建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寿县保义镇桃园村20亩莲藕成熟进入采挖期,预计每年可采挖莲藕5万斤左右,促进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近6万元。 本报通讯员 孙志远 摄
本报讯 市水利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水利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小窗口”树立“大形象”,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政务服务更加高效,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水利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加快提升。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 市水利局通过压时限、减材料、优流程,依托“一网通办”平台线上公示取水许可等高频事项全流程,推行“区域评估+审前服务”模式替代传统审批,创新“告知承诺+容缺受理”信用审批机制,实施“审管联动”提前介入指导,实现审批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市水利局开展局长“换位体验走流程”活动,班子成员先后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水利局窗口,通过“亲身办”“陪同办”“监督办”等改革创新举措,换位式体验企业群众办事感受,以“通”治“堵”,优化办事流程,解决群众诉求,促进服务质效提升。今年以来,共办理涉水行政审批高频事项11件,已全部办结。按照“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原则,市水利局认真选派水利窗口工作人员,加强水利窗口人员管理,树立“小窗口大服务”理念,变“被动咨询”为“主动服务”,持续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做到受理资料“一手清”,回答问题“一口清”,确保办事群众“即来即办、只跑一处、只跑一次”。2024年以来,高效受理办理申请事项117件,群众满意度为100%。
本报讯 4月22日上午,淮南市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专利导航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市市场监管局举行,标志着我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宣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主办,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与安徽专利信息服务(淮南)中心承办,旨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本报讯 为切实保障参保群众门诊慢特病待遇落实落细,有效解决群众在慢特病证办理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凤台县积极探索医保数字赋能新路径,全面优化门诊慢特病相关事项办理流程,实现门诊慢特病证申请快速办、高效办。
强化宣传,拓宽政策传播渠道。在传统线下宣传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线上宣传途径。依托淮南医保微信公众号、皖事通APP等各类平台、媒介,广泛宣传“慢特病一件事”一次办的具体流程。通过详细解读慢特病的申报条件、所需材料以及线上申报流程,提高群众对门诊慢特病证申办的知晓率。制作生动易懂的政策解读图文,在微信、QQ工作群中推送;在微信群中及时解答群众的疑问,确保每一位参保群众都能清楚了解申办流程,为线上“慢特病一件事”工作的顺利开展筑牢基础。线下在县政务中心医保窗口开设专窗受理和协助群众申办门诊慢特病证业务。
本报讯 近日,寿县窑口镇以“人居环境整治月”为契机,组织镇村干部、环卫工人、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道路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乡村通行环境。
此次整治行动聚焦农村主干道及周边区域,重点清理路面及两侧积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污染物等,并对路肩杂草、杂物以及侵占边沟的杂树枝进行彻底清除。针对背街小巷、边远角落等卫生死角,镇村两级调配机械与人力协同作业,实施“地毯式”清理,确保路域环境无杂物堆放、无脏乱现象。同时,通过培土加固路肩、疏通边沟等措施,进一步保障道路安全性和排水通畅性,为村民出行筑牢基础。
春光恰如许,读书正当时。4月21日,谢家集区人民法院举办以“人间四‘阅’天·书香伴法魂”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组织青年干警分享读书体会,进一步深化法院文化建设,激发干警学习热情,引导干警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提升执法办案的能力水平。 本报记者 吴 巍 摄
不久前,大通区洛河镇两个村民发生土地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洛河镇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国土所、村干部及“五老说事团”成员,多次上门调解,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经过耐心细致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促进了邻里和谐。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洛河镇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强基耕淮”工程,紧扣“乡村治理深耕行动”核心任务,积极探索贴合镇情、民情的治理方法,着力构建“党组织领航、多元主体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崭新格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