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第03版:读书
  • 四大名著里的腊八节

    寒冬腊月,腊八的节令气息如同一缕缕温热的炊烟,袅袅升腾在中国大地,唤醒了沉睡在岁月深处的传统记忆。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座丰碑——四大名著,一场别开生面的腊八节文化盛宴徐徐展开,仿若透过历史的窗棂,窥探古人在这特殊日子里的多彩生活画卷。

  • 根植于乡土的文化记忆

    李一鸣

    费孝通先生说:“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这里的“老农”,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祖祖辈辈,是我们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也可能是现在的“我们”——我们或许已经远离了乡村、农田与牛耕,但仍然或多或少清晰地保留着根植于乡土的文化记忆。

  • 历史的,辩证的

    路来森

    孙郁《苦雨斋旧事》,最早出版于2003年;2021年“华文出版社”再次修订出版,但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动,用作者孙郁的话来说:“此次只增添了几篇新作,以补当年的遗憾。”

    但我觉得,此书从它出版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它不朽的价值。

    此书内容,恰如书之题目“苦雨斋旧事”,它不只是写周作人,而是写与“苦雨斋”相关的人——以周作人为主线,书写“苦雨斋人文群落”。写“苦雨斋人文群落”的人员构成、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想趣向、社会影响等等。

  • 《小说的读法》

    本书不仅是小说细读的文章合集,也呈现了一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的阅读史,文字间浸润着作者的个人阅历与思考。

  • 《中国文化简史》

    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精神,采用专门史的体例,考察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合成的大系统下中国文化的历史,昭示何以中国、何以文化、何以传统、何以人生的深层机制,揭示中国一万年文化的特质。

  • 烟雨苏州的生机与玲珑

    《何以是江南——世界遗产和人类非遗图谱上的中国苏州》,是叶梓为苏州写就的一份厚礼,也是作家自身写作成就的重要里程碑。有了这本书,在世界遗产和人类非遗图谱上就扎实固定起江南文化遗存的全部苏州印记,精确串联起这座城市已穿越过千百年风物之上的独特风俗和美好生活,倾心构筑而成的,是一部跨越时代、地域、人群的辽阔文本。

  • 《云裳华服衣生活》

    选取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的服饰为切入点,结合大量历代典籍史料、考古研究成果和服饰文物图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从先秦直到近代中国服饰艺术发展的历史。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