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苏州的生机与玲珑

张晓飞

版次:03  2025年01月08日

《何以是江南——世界遗产和人类非遗图谱上的中国苏州》,是叶梓为苏州写就的一份厚礼,也是作家自身写作成就的重要里程碑。有了这本书,在世界遗产和人类非遗图谱上就扎实固定起江南文化遗存的全部苏州印记,精确串联起这座城市已穿越过千百年风物之上的独特风俗和美好生活,倾心构筑而成的,是一部跨越时代、地域、人群的辽阔文本。

全书分《园林的雪》《大运河流过苏州》《昆曲的流水》《古琴的城邦》《香山帮传奇》《刀刻的丝绸》《宋朝的宋,锦绣的锦》《别样端午》《碧螺春月令》,辑九章文化大散文,向读者呈现出令人陶醉的江南之美、自然与人性之美,既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勾连起这座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完整文化风貌。

叶梓的字,诗意、安稳、端庄、缓慢,在这本书中,静美的气质达到极致。2015年,作家从杭州移居苏州,这位从天水打马南下的北人,开启与苏州这座水声不息的江南城市水乳交融的生活,已近十年。访园林、踏雪、抚古琴、听昆曲、逛古街、听评弹、织锦绣、品碧螺春,把日子过得精致玲珑。园林的美、古人的雅,作家已在书中尽心尽力、尽善尽美,都不必我再复述,我想说的是其中极大触动我心灵的部分——作家写带读高中的儿子参加园林研学游的活动,其他孩子早早进入升学“战斗”状态,可儿子偏偏要玩要看要逛要听。我喜欢这个孩子。我喜欢这段看似轻描淡写的无心描述。这些字让我在园林角落路边一排树光秃秃的枯枝末梢看到其中一棵闪现着一片可贵的叶子。就只有那么一片闪闪发亮的叶子。上面的露珠晶莹地闪烁着,光芒四射。充满力量,荡漾着生机。

闪烁着光芒的人,为文化散文的独特辨识度树立旗帜。全书对许多人物倾注深情,作者用非虚构诚挚地陪伴他们静默,带领或跟随他们呼喊,大音希声,或钟磬齐鸣。苏舜钦的苍凉、任兰生的遗憾、史正志的雅兴、陈从周的感叹、魏良辅的改革;汤显祖、李渔、蔡邕、叶希明;柯继承、施晓平、范允临;蔡霞明、钱小萍、圆圆……纵横古今,旁征博引,高远宏阔。

理解一座大桥如何坚固,知道桥上的一颗螺丝钉如何坚固就够了。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谢孝思先生,在星光璀璨的夜空里,有一颗编号为204836的小行星,以这位老人的名字命名。在广袤的宇宙中,人类微乎其微。庆幸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页书;悲凉的是,每个人不过是历史长轴中的短短一页。每当观照我们在宇宙中的存在,抬头凝望夜空,对那些光点做何解释?当我合上叶梓的这本书,心中的疑问有了答案。

靠自己的脚步亲身丈量,是叶梓一贯的创作作风,他总是深入现场,细细探究历史与当下寻常日子的点滴细节,以匠人之心和超长时间跨度在纸上精心打磨,构建出涌动人心的篇章。他是以治学精神和文献态度以及当下视角来呈现这本书,令读者信服,这与他报人出身的可贵经历密不可分。读这本书时我猜测作者大概做过木匠,书中仅读到祖父有此技艺,他在祖父责备失落的目光里远走求学,成为一位文人。

喜欢一本书,爱上一座城,归根到底喜欢的是纸上流淌而出的过日子气息。书中的很多篇章在《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过,全书我最喜欢的篇章是《别样端午》,读了好几遍。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日子就这样在深情的大地上轻轻荡漾着。读这些篇章时,我想到以前张爱玲写苏州隔壁的上海城,写旗袍,写如何坐轮渡,写怎么打麻将,写她精心应付日常生活,实际上是整个时代的组成部分。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风雨如何飘摇,叶梓著于纸上的烟雨苏州会在读者心中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