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第A01版:长三角新闻
  • 长三角多地迎来项目建设“开门红”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5年伊始,长三角多地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一批重要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为奋战经济“开门红”蓄足动力。记者注意到,今年最先开工的这批项目,呈现出科技要素充沛、先进技术导向显著、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等新气象。

  • 长三角青年企业家共话发展新质生产力

    浙江日报讯 日前,2024中国长三角青年企业家交流大会在杭举行,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团委、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商会)相关负责人及350余名青年企业家参加活动。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傅利泉分别作主旨演讲,青年企业家代表就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访谈交流。

  • 长三角示范区制造业 企业市场工资价位发布

    新华日报讯 上海、江苏、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近日联合发布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制造业企业市场工资价位。

    工资价位的中位数和高位数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指标。从发布的工资价位中位数看,年收入排名前六类岗位为:烘焙食品制造人员(14.19万元),审计专业人员(13.40万元),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人员(12.77万元),标准化、计量、质量和认证认可工程技术人员(12.22万元),采矿、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人员(12.16万元),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12.10万元)。从发布的工资高位数来看,销售人员、审计专业人员和专业化设计服务人员分别以年薪35.44万元、35.30万元和31.87万元分列前三位。

  • 上海将有越来越多“数学时刻”

    解放日报讯 绝非偶然——连续两年的新年伊始,“数学”成为上海的高频词。

    去年此时,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首次在上海举行。尽管相比联盟大会,年会算是一次“小会”,但却吸引了500多位海内外科学家来到上海,规模空前。开幕当天,由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席丘成桐发起并任理事长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揭牌。

  • 合肥:加快安置房建设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1月1日拍摄的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磨店和园安置房(无人机照片)。当日,由中铁四局承建的安徽省重点民生工程——新站高新区磨店和园安置房项目全面交付,7480户居民将在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小区里开启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 闵行2025年首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

    1月5日,继峰格拉默集团区域中心及乘用车座椅业务全球总部项目举行开工典礼。该项目位于闵行区马桥镇MHPO—0902单元18—02地块,用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4.2亿元,是闵行区2025年重大产业项目之一。

    该项目定位为继峰格拉默乘用车业务全球总部及示范工厂、德国格拉默亚太区总部及上海制造基地、继峰股份大客户及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团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乘用车座椅业务全球总部,推动汽车零部件上下游资源整合、产业创新融合。

  • 安徽提升生态环境数字化五大能力持续深化长三角区域数据共享

    中国环境报讯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数字安徽—智慧环保”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实现了生态环境数字化五大能力提升。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席峰介绍,2022年7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数字安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实施政务信息化建设“四大工程”。围绕这一部署安排,省生态环境厅构建了“1+1+14”的生态环境数字化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建设1个数据底座,全量归集存量信息系统数据,确定数据唯一源头,建立统一数据架构,实现各大场景应用数据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第二个“1”是建设1个业务支撑底座,用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沉淀形成专项能力组件,实现场景应用专项能力组件跨层级共享共用。“14”是建设14个场景应用,聚焦生态环境重点工作,通过数字化思维优化改造工作流程,实现生态环境业务数字化全覆盖。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