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 第A01版:大通新闻
  • 聚人才之智 强发展之势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聚则事业兴。近年来,大通区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广开门路引一批、因地制宜育一批、好中选优用一批”工作思路,围绕人才“引、育、用”三个环节,拓宽选才引才渠道,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为推动大通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人大代表系民生扶稳百姓“菜篮子”

    本报讯 “这个店面不小,改造后一个月房租多少钱?”近日,大通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在走访洛河镇洛涧菜市场时,与商户王女士亲切交谈。“洛涧菜市场改造后,买菜的人多了,生意更好了,这么大的一个铺子一个月也就不到2000元房租”。王女士开心地说。

  • 科技创新引领服装行业升级

    淮南市富华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设计、生产、销售各类休闲服装的企业,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强技术、设备、管理等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休闲装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供应商之一。企业专业研发设计团队可为合作品牌商提供开发合作,提供从面料开发、款式设计到服装生产高效服务,与各品牌商发展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现为森马战略合作伙伴、安踏核心供应商。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摄

  • “零工驿站”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

    本报讯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通区通过打造“零工驿站”,将就业服务阵地前移,直接设立在居民社区内,为求职者特别是户外工作者、零散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搭建起一座连接企业与个人的“就业桥”。

    大通区“零工驿站”设在人流量较大的社区公交站点附近,站内设立政策咨询、岗位发布、职业介绍、就业援助等服务功能区。以“家门口”为支点,以15分钟为半径,以便利、快捷为标准,实现求职就业“邻”距离。驿站工作人员每天对接企业用工情况不少于20家,帮助求职者与企业对接并且推荐合适工作,并及时回访与企业联系求职者到岗情况,每周三和周六开展线下招聘会活动,推广用工需求等,并及时跟踪企业招聘和求职者上岗情况。

  • 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

    本报讯 近日,大通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居仁村法治文化广场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专题法律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活动现场,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律师现场解答、发放宣传资料和普法环保手提袋等形式,围绕农民工如何申请法律援助等热点问题向群众作详细解答,并现场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农民工群体正确运用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危急时刻显担当 平凡岗位践初心

    本报记者 朱庆磊

    在淮南,有这样一支来自不同领域的普通人组成的队伍,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而在紧急关头,他们迅速化身为守护城市安全的“应急第一响应人”。

    2024年,淮南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安徽省减灾救灾委员会统一部署,以灾害风险隐患“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为目标,建机制、提能力、强队伍,全面发挥基层灾害信息员“前哨”作用,发动群众、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高效排查处置灾害风险隐患,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日前,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表彰淮南市2024年度优秀“应急第一响应人”的决定》,大通区上窑镇灾害信息员张影、孔店乡灾害信息员杨莹、洛河镇陈庄村村委会副主任方欢、洛河镇王庄村党总支书记龚杰4人受到表彰。

  • 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

    本报讯 近年来,大通区上窑镇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指引,坚持与时俱进,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文化注入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善治之路,推动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党建领事,筑牢前沿阵地。该镇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始终,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压实书记抓基层治理第一责任人职责,持续开展“温暖星期一”书记大接访活动,把解决基层治理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反馈问题,做到群众诉求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抓。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困难群众进行慰问,送去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