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 第03版:淮河
  • 数字赋能下的淮楚文化基因的路径探索

    人们经常把荆楚文化作为楚文化的代名词,我认为是失之偏颇的。随着淮南武王墩的保护性挖掘开始,已经渐次将淮楚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楚人在江淮耕耘200多年,立国的十九年,更是将楚国的求生、求存、求变化进行了深刻演绎。

    “荆楚”是楚文化的根和本,“淮楚”是楚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张正明先生提出楚文化的六大支柱说和五种精神说。其中,六大支柱指的是以青铜制造、丝织刺绣、漆木器为代表的物质文化和以老庄哲学、屈骚文学和楚美术乐舞为代表的精神文化,五种精神即楚文化中蕴含的进取、团结、开放、和谐、爱国的精神。关于楚文化之源,张先生认为楚文化是融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而形成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古代文化,其主源并非三苗文化,而是祝融部落集团崇火尊凤的原始农业文化,并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外求诸人以博采众长,内求诸己而独创一格的特异风采。

  •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天空

    淮南,是二十四节气诞生的故乡

    二十四节气的诗意天空

    绚丽多彩,散发着歌的芬芳

    有位农民诗人在《人民日报》

    写下这样的诗行

    “二十四节气,都是诗的季节”

    这是来自绿色田野对二十四节气的赞扬

    二十四节气从几千年前的黄淮故道启航

    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滋润中华,源远流长

  • 孝文帝的冬至故事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是鲜卑族政权,统治中国北方将近150年,都城前期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后期迁洛阳。孝文帝元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在位期间实行汉化改革,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融做出突出贡献,迁都洛阳就是他的改革杰作之一。

    元宏出生于公元467年,3岁时立为皇太子,按照鲜卑族“子贵母死”的野蛮习俗,其生母李夫人被赐死,此后元宏由其祖母冯氏养育,祖孙之间感情至深。元宏5岁时,其父献文帝禅位为太上皇,继续执掌朝政,他成为名义的皇帝。元宏10岁时,献文帝去世,冯氏成为太皇太后并临朝执政,祖孙俩主导了一系列汉化改革。24节气是他们推崇的汉文化之一。有一年从正月到四月一直没下雨,有关官员奏请祭祀百神求雨。如果上行下效,只会劳民伤财,此项动议遭到孝文帝的明确拒绝,他下诏说:“天下遭灾,都是我一人罪过引起。怎么能在四时之气未周全的时候就举办这样的礼事?(天不下雨),我自当反省和自责,以期待上天的谴罚。”

  • 桐城名家梅曾亮评《淮南子》

    梅曾亮(1786∽1856)是清代“桐城派”古文名家之一,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曾受学于姚鼐,并为后者所赏识与推扬,由此知名于文坛。梅曾亮治古文“以昌明道术,辨析是非治乱为己任”,具有强烈的“救时济世”情怀,一生著有《柏枧山房文集》《诗集》《文续集》《诗续集》《骈体文》等,另编有《古文词略》二十四卷。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