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浙江日报讯 20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报告(2023年度)》发布。这是对国务院批复的示范区总规实施情况进行的全面体检,标志着示范区总规实现编制、审批、实施、体检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体检评估报告认为,示范区揭牌成立以来,两省一市严格落实示范区总规要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持续优化,区域一体化空间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基本构建成型,有力支撑了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年前,一群小学生走进位于无锡的一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了解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体验用意念驱动微型火车行驶,感受仿生机械手带来的“钢铁侠”般的乐趣。现场展示的不少具有未来科技感的新产品,正是当地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的先期成果。
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面对广阔的发展空间,长三角不少城市已经开始布局未来产业,推出系列举措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关于“未来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布局,也频频出现在长三角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龙马精神扬才气,吉祥如意闹元宵!2月24日正值元宵佳节,“我们的中国梦—电影进万家”闵行区“文化惠才”专场观影活动在华润有巢公寓社区(马桥AI店)、微领地浦江中心社区两家人才公寓拉开帷幕,先后放映喜剧片《龙马精神》《吉祥如意》,人们的欢声笑语让活动现场喜气洋洋。
近日,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千年古村潜口村梅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踏青赏梅。
新华网 发 施亚磊 摄
GDP30.51万亿元,以不足全国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GDP24%的成绩。新年伊始,长三角三省一市晒出过去一年经济发展亮眼成绩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四地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GDP达4.72万亿元,增长5%;江苏12.82万亿元,增长5.8%;浙江8.26万亿元,增长6%;安徽4.71万亿元,增长5.8%,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其作为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愈加凸显。数据显示,2023年,长三角区域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产品出口额达5419.2亿元,占全国的51.2%,增长19.7%,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长三角地区始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
嘉兴的食用蜗牛产量占到全国的70%,衢州的鱼子酱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近七成,全球三分之一的鱼子酱都来自衢州,全国最大的藏红花生产基地竟是上海崇明……
文旅热引起的各地互赠特产,让“隐藏款特产”在这个新年成为爆梗。所谓“隐藏款特产”,不同于被熟知的“无锡水蜜桃”“阳澄湖大闸蟹”等传统土特产,而是被不少网友善意调侃称“我的家乡特产就是特地瞒着我产”、依靠新技术近年才爆发的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