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1日 第03版:淮河
  • 两座坟:侵略与反侵略斗争的历史铁证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在寿县堰口镇和炎刘镇,分布和遗留着两座不同寻常的坟墓,一座叫“鬼子坟”,一座叫“广西坟”。“鬼子坟”里埋葬的是一名侵华日军的尸骨,“广西坟”里安葬的则是广西300名抗日将士的遗体。这两座坟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和故事,犹如一部历史教科书,记载着80多年前那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斗争的历史史实,向人们讲述着寿县人民和抗日将士不甘屈辱、奋力抗战的英雄业绩,警示着当代人和后世子孙铭记历史,奋楫笃行。

  • 白洋淀渡口旧事

    大寿临水,古有津渡,它们密布于淮、淠、淝及其支流。除此之外,众多人工河渠,也设有新渡。我流连渡口,是因为经常在乡村行走,常涉水临渡。我关注渡口,更是因为一个个渡口正在消失。

    东淝河古称肥水,发源于江淮分水岭,从南到北,贯穿县境,号称百里。它像一棵粗长的巨树,河道是躯干,中间的瓦埠湖是它阔大的树荫,而那些点缀在两岸的众多渡口,则是枝杈上的一个个鸟巢,船上的人,小鸟一样,时聚时散,展翅飞走。

  • 古城周边的防洪圩堤

    寿县古城东濒瓦埠湖,西临寿西湖。历史上,寿春人民为了抵御洪涝,在古城周边兴建了一大批保庄圩和生产圩堤。

    住在寿县古城里的人,凭借7147米的古城墙防洪。住在古城外的人,自古以来依靠构筑保庄圩保护家园,兴建生产圩堤保护农田。由于保庄圩、生产圩堤功能显著,体量巨大,顺理成章成为地标建筑,很多地方以此命名。

  • 治淮文化散记

    淮河是一条历经沧桑的河流。自12世纪开始的数百年内,黄河频繁夺淮,给沿淮人民带来深重灾害。建国后经过大规模治理,结束了淮河出海无路、入江不畅的历史,淮河流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回顾治淮历史,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能够调动千军万马形成治淮高潮,靠的就是用一种精神凝聚人心,这种精神概括地说,就是治淮文化。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