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8日 第03版:淮河
  • 最是书香能致远

    天刚蒙蒙亮,寿州孔庙门前的广场上便热闹起来。练太极拳的,舞大刀的,跳广场舞的,遛弯的,不一而足,烟火气满满。奎光阁的夜灯还未熄灭,就像一位慈祥高大的老人,捻髯微笑着注视着众生。热闹的广场与清净的孔庙,形成强烈的情境反差,却又充满了包容宽厚的和谐美。

  • 戏台往事

    “扯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叫女婿,小外甥,也要去……”这是沿淮地区广泛流传的一首童谣,朗朗上口,颇有童趣,反映出了乡村文化娱乐的传统民俗,体现出唱戏的节日氛围。

    唱戏是沿淮民间传承已久的文化活动。在历史上,楚人善歌善舞,经过传承和发展,形成多种形式的歌舞戏剧,本土流行的花鼓灯动作粗犷有力,仍有楚风之魂。然而,旧时民间演出多属自娱自乐,农民在农闲和节日时自发组织,自编自演,没有舞台,选择一块平地,随时就可演出。要是晚上演出,也没有照明用具,最好是借用月光。当年,有一首花鼓灯歌唱道:“花鼓一打头对头,玩灯的都是光蛋猴,一没银钱买灯草,二没银钱去打油,玩灯趁着月亮头。”

  • 报恩寺和西大寺巷

    信步东禅寺,夕阳古塔尖。院深藏野竹,垣矮如远山。端坐佛含笑, 颂经僧不闲。一声清葵动,明月送人还。古诗《游东禅寺》中的东禅寺,乃寿县古城内的千年古刹报恩寺。报恩寺位于古城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建于唐贞观年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年间改名报恩寺。宋天圣五年建塔,清乾隆33年和光绪8年先后两次遭火灾,现存屋宇经多次扩建修葺而成。全寺面积达14700平方米,分三进,自照壁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毗卢阁。明代嘉靖《寿州志》中说“报恩寺,旧名东禅,即僧正司,州治东北,天圣年修”。古寺因何以“报恩”为名乃古城未解之谜。

  • “李崇断子”对中外戏剧文化的影响

    李崇(455-525),北魏名臣,历经高祖孝文帝、世宗宣武帝、肃宗孝明帝三朝,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曾作为北魏扬州刺史长期驻守寿春。

    李崇不仅是政绩显赫、战功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明镜高悬、断狱精审的侦破家。他在驻守寿春期间,就曾审理一桩“二父争子”案,《魏书》、《北史》、《颜氏家训》对此均有记载。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