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6日 第A01版:潘集新闻
  • 示范引领带动 促进妇女创业

    “目前我公司养殖种鹅5000只,年出售鹅苗40万只,年收入近100万元,带动10多名妇女就业。现二期正在建设中,二期建成投用后预计养殖规模和年收入可实现翻一番,能带动更多的妇女就近就业。”淮南市羽润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顾香信心十足地说。

    贺疃镇贺疃村顾香,多年前就开始小规模的广东汕头狮头鹅养殖,她在区镇妇联和农技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创办了淮南市羽润禽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广东汕头狮头鹅养殖繁育销售,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过3年多的努力,有了标准化种鹅养殖基地和鹅苗孵化车间,鹅苗远销到广东等地,公司效益逐年增长,同时吸纳了当地妇女就地就业。

  • 激扬青春活力 书写奋斗篇章

    本报通讯员 谭 敏 特约撰稿 柏 松

    青春兴则事业兴,青年强则未来强。日前,潘集区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市委常委、潘集区委书记宋立敏与全区131名年轻干部共聚一堂,面对面交流沟通,了解年轻干部工作学习思想状况,进一步激励全区年轻干部坚定信念、提高本领、担当作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筑牢法治根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本报讯 为充分发挥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作用,潘集区司法局聚焦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司法行政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度融合,在深化法治文化建设、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筑牢法治根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 “新徽菜 名徽厨”助力创业就业

    本报讯 日前,潘集区芦集镇石集村开展“新徽菜 名徽厨”芦集绿豆圆培训。该培训不仅让广大学员掌握了绿豆圆制作方法,也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豆圆制作工艺,弘扬地方名小吃奠定了基础。

    “芦集绿豆圆是淮南地方特色小吃,经过这几天的系统性培训,我掌握了绿豆圆的制作过程,希望对以后的就业和创业会有帮助。”学员代钰璇说。

  • 政银企联动 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讯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地为辖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潘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芦集镇政府、芦集淮河农商银行及潘集区乡村振兴局深化合作,形成联合联动机制,于近日举行了项目合作启动仪式。

    此次合作,潘集区市场局旨在落实市委“新春第一会”的要求,持续深化“一改两为”、提升为企优环境的效能,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该局在淮南淮河农商银行和芦集镇下辖村(居)设置市场主体开办咨询帮办点,方便群众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帮助企业申请注册商标、专利,指导企业开展企业年报;二是提供高效的融资渠道。淮河银行芦集支行在企业成立后主动跟进,联动办理帮助有融资意愿的企业通过信用、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等进行融资贷款,切实解决营业执照办理与银行基本账户开立以及融资业务“两头跑”的问题,为市场主体发展助一臂之力;三是为企排忧解难,赋能乡村振兴。芦集镇地处潘集区西部,是临近矿区的农业大镇,潘集区市场局围绕阻碍农村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监管服务的“盲点”,持续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等经营主体,引导鼓励脱贫户、监测户发展特色大米、精品果蔬等富民产业,切实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环境,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动力和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 学习业务强本领 转变作风提效能

    本报通讯员 谭 敏 本报记者 贾 静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会议精神,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有效推动潘集高质量发展,日前,潘集区以“转作风、促团结、学业务、提效能”为主题,在全区机关开展“作风能力建设提升年”活动,以优良作风、扎实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潘集落地生根。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