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5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 党建引领确保重点水利工程高质量完成

    本报讯 为加快推进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董峰湖进退洪闸标段施工进度,3月12日上午,市水利局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局安徽省董峰湖进退洪闸项目部开展了“大干80天,确保工期目标顺利实现”劳动竞赛活动。

    据悉,淮干正峡段董峰湖进退洪闸项目是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将提高行洪区启用标准,有效改善行洪区内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区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项目施工以来,市水利局坚持党建引领,局机关党支部与该项目部党支部成立共建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及时发现、了解、解决施工中的问题,自共建党支部成立以来,共召开会议10余次、举办活动20余次,解决问题14个,其做法被中国水利报等媒体刊发报道,共建党支部机制创新为重点水利工程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提供了政治保障。 (本报记者 苏 强)

  • 市直机关双月评选“十佳好人好事实事”揭晓

    本报讯 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双月评选“十佳好人好事实事”活动,2022年1月至2月份评选结果揭晓。现将事迹介绍如下:

    1.市委办公室1月28日至29日,主动联系浙江五洲新春集团,到寿县安丰镇青峰村、天岗村、堰口镇红桥村进行现场招工,组织15名村内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走上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 我市筑牢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本报讯 “预约进园!两码联查!”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八公山风景区按照市文化和旅游局统一部署,落实落细各项防疫措施,筑牢安全防线。“景区认真落实‘预约、错峰、限流、防集聚’要求,提供游安徽小程序、安康码、线上、电话、短信五种预约入园方式,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游客安全游览。”景区负责人说。

  • 『巾帼天使』扎根基层护佑健康

    本报记者 何婷婷

    在潘集区架河镇卫生院,有一群“巾帼天使”,她们扎根基层、护佑生命,用女性的温婉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温暖、贴心的健康保障。

    架河镇卫生院现有职工24 名,其中女职工16名。医院除了日常繁忙的医疗工作之外,还多次圆满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健康扶贫任务,发动和组织女职工在医、教、研、防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多作贡献。

  • 特色农业助农增收

    凤台县关店乡认真实施“党建+金融+技术”助农增收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该乡今年发展的2000亩保护地甜瓜苗全部种植下地,可为农民创收2100万元。目前,周庄村300亩甜瓜已和浙江宁波签定订单。图为周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技术员正在向村民进行大棚甜瓜苗期管理培训。

  • “维权行动月”关心关爱女职工

    本报讯 3月10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在淮南快递物流产业园举行。活动通过现场义诊、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将党和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中的女职工群体心坎上。

    活动由市总工会联合市卫健委、市邮政管理局举办,旨在进一步提高女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意识和能力。活动现场,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专家结合临床案例详细介绍了HPV的感染途径及预防措施,鼓励女职工积极接种HPV疫苗。同时,该院眼科、中医科等多科室医生现场开展了义诊活动,细致解答各类疑问,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治疗方案和生活指导。

  • 凝心聚力促发展 画出最大同心圆

    (上接一版)

    聚焦中心大局,围绕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市委的中心工作指向哪里,统一战线的重心就聚焦到哪里,智慧和力量就凝聚到哪里。”一年来,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作用,实现与市委中心工作的精准对接、深度融合。

  • “四抓”促进非公党建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凤台县城关镇党委把非公党建同基层党建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创新工作机制,提前谋划工作任务,在抓好组建方式、队伍建设、发展党员、活动载体上下足功夫,推动非公党建提速增效。

    抓好组建方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目前,全镇共有非公企业348家,其中单独组建党支部51个,163家组建了联合党支部;全镇共有社会组织50家,其中单独组建党支部2个,36家组建了联合党支部。非公党建覆盖率达到61.5%,社会组织党建覆盖率为76%。

  • 国家新增的抗原检测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可直接检测出人体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诊断快速、准确、对设备和人员要求低,采用双抗夹心法,使用两种抗原特异性抗体去识别和结合一个靶点抗原的不同表位,则可以大大降低交叉反应的几率,从而有效提高其特异性。

  • (上接一版)

    袁亮表示,安徽理工大学在淮南办学,吃淮南粮,饮淮河水,理应为淮南市跨越式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校将聚焦国家战略所向、淮南所需、学校所能,扎根江淮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区域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努力在大有可为的淮南市转型发展中大有作为。一是紧紧围绕淮南现代产业人才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校将着重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整合面向过窄专业,培育建设新工科、新医科等“四新”专业,开办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与淮南产业需求契合度。聚焦国家能源安全领域重大战略和省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部署成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人才大类培养,加强减碳、零碳、负碳和能源清洁利用、生态修复保护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争汇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产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成为支撑淮南转型发展的主力军。二是紧紧围绕淮南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技术需求,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对标对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大学科技园建成安徽典范”要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深化共建大学科技园。学校将加大力度推进创新项目和创新要素在大学科技园滚动集聚,紧锣密鼓开展第二批项目征集,鼓励引导关联学科、关联单位、关联人员、关联创新在大学科技园转化落地,盘活学校科创成果存量、做大增量,发挥大学科技园激活效应。完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布局,构建“单项成果—系列成果—成套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流程,“沿途下蛋”加速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紧紧围绕淮南“五大攻坚行动”,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服务好“五大攻坚行动”,就是服务了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学校将发挥优势和特色,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聚焦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煤炭清洁燃烧及污染防控、甲烷全浓度利用、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和储能、煤基废弃资源利用、现代煤化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先进制造、数字技术等领域,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装备研发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面向淮南人民生命健康,深化理工医融合、医教研协同,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谱写出淮南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的壮阔篇章。

  • 文明之风劲吹 文明之花怒放

    本报记者 柏 松 本报通讯员 谭 敏

    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谦恭礼让的社区居民——潘集区田集街道白云社区,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生活在这个文明社区的居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真正品尝到了文明幸福的果实。

    创建文明城市让社区面貌不断得到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得到了提高。3月10日上午,记者走进白云社区,感受创城为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记者看到,社区的各个小区环境优美,每一个角落都保持着干净整洁。一面面文化墙赏心悦目,文明宣传的广播声音在社区里飘荡,如轻柔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吹进群众心田。在社区的广场上、小游园里,老人们三五成群,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暖阳,或休息聊天,或打牌娱乐,孩子们开心地嬉戏,呈现一幅和谐温馨的美好画面。正在小区里休闲的社区居民丁子友高兴地对记者说:“社区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我们的心情也跟着变好了,我们也会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美化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