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30日 第A02版:综合新闻
  • 迎新春 净市容 展形象

    本报记者 张 鹏

    近日,记者从市城管部门获悉,全市城管系统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迎新春、净市容、展形象”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清理环境卫生,大力整治市容乱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确保春节期间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市容市貌规范有序、道路交通安全顺畅。

  • 我市5集体3人获全国“七五”普法先进表彰

    本报讯 近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关于表彰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决定》,中共淮南市委宣传部、田家庵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4家集体荣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省烟草公司淮南市公司1家集体荣膺“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寿县教体局李中禄、市公安局朱荣顺、市司法局胡瑛坤3名个人荣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淮南集体和个人受表彰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 看望慰问因公牺牲民警家属

    本报讯 1月29日上午,市总工会开展走访慰问因公牺牲公安民警家庭活动,向牺牲民警的家属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祝福。

    走访组先后来到因公牺牲民警陈光锐、金月兵、徐军的家中,向家属们表达敬意,详细了解家属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子女学习工作情况,为家属送上鲜花和慰问金,叮嘱家属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保持乐观心态,克服困难,好好生活。市总工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社会的平安稳定离不开广大民警们的无私奉献和流血牺牲,因公牺牲的民警们是公安队伍的优秀代表,市总工会将竭力帮助和协调家属们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让家属切实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

  • 党建引领送关怀 新春慰问暖人心

    本报讯 在春节来临之际,为让辖区困难群体度过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八公山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党建引领送关怀,春节慰问暖人心”走访慰问活动,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该区摸查困难群体,确定慰问对象,全面准确掌握生活困难党员、因病致贫居民、老党员、老干部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摸实他们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确定慰问对象并建立基本信息统计表,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深入基层一线,温暖居民身心。在走访慰问中,区党政主要领导及工作人员主动下基层、进家门,每到一户都详细了解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存在的具体困难,并叮嘱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随时向社区反映,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同时表示将继续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做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积极宣传报道,引导深入学习。在慰问活动结束后,八公山区充分开展宣传工作,分别通过八公山政府网、八公山先锋网、八公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八公山党建微讯公众号发布慰问工作信息,一张张党和人民紧密相连的照片,充分展示了八公山区关心帮助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尊重爱护老党员、老干部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据了解,此次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居民12户、生活困难党员150名、生活困难的村老骨干30名、退休老干部23名,进一步增强了党和政府在居民心中的凝聚力、向心力,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 日前,由大通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政协书画研究院、区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的“薪火传承”大通区迎新春书法临创作品展开展,展出时间持续至2月9日,展出书法作品84幅,为全区人民送上一份节日文化大餐。 本报通讯员 王梦君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摄

  • 温暖回家路,“淮南石油”与你同行

    本报讯 春节将至,车流量剧增。温暖回家路,真情保春运。中国石化淮南石油分公司全力以赴做好春运期间油品保供,细而又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用心用情保障群众出行无忧。

    淮南石油分公司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加大对库站防疫物资配给,对市区及两县库站重点区域实行全天候不定时段全方位消毒,严保重点区域防疫措施落实到位。

  • 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展示我市青少年学生硬笔书法的创作风采,由市硬笔书法协会主办的第七届“百大杯”淮南市中小学生硬笔书法邀请赛于近日举行。经层层选拔,共有来自市内外120名学生书法爱好者参加比赛。 本报记者 陈崇韧 摄

  • 爱美需谨慎“抽脂”别盲目

    本报讯 “管住嘴迈开腿”是最健康的瘦身方式,但是如今不少爱美人士为了快速瘦下来,选择抽脂减肥等手术捷径。“减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吸脂并不等于减肥!”近日,安理大一附院(市一院)烧伤整形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普及了脂肪抽吸及填充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提醒广大市民,医疗减肥方式不能轻易跟从,尤其不能盲目抽脂。

  • 多措并举护航春节通信网络畅通

    本报讯 春节将至,为了让广大市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团团圆圆的节日,安徽移动淮南分公司认真落实春节保障工作部署,多措并举确保春节期间通信网络畅通。

    强化热点区域保障。针对商业中心、火车站、大型乡镇等用户密集区域,结合现场测试结果和网管指标,对4/5G基站进行优化调整,排查整治网络隐患,保障网络畅通。强化网络容量保障。通过历史返乡数据、拉网测试等渠道整合数据,优化闭环问题点,制定执行无线网扩容方案。强化用户感知保障,以优质话单占比、HTTP页面打开速率等感知指标为抓手,梳理TOP小区,通过天馈调整、网络扩容、结构优化等措施提升用户感知。强化组织保障。自维人员包干片区,形成优化、维护、传输、代维专业融合保障小组,建立工作群,前后台配合,提高问题点解决效率。

  • 凤台县加强安全生产防范应对

    本报讯 为全面做好雨雪、寒潮天气安全生产防范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凤台县扎实应对雨雪天气暨春节期间安全生产。

    该县要求,要高度重视仔细排查,切实可行保民生,燃气、供水企业要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或应急预案,要对全县人防工程领域服务保障体系进行排查,确保雨雪等恶劣天气民生需要,供应稳定;要千方百计抓安全,各单位要按照《关于应对雨雪恶劣天气暨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各建筑工地、物业小区显眼处张贴《致在建工地一封信》、《致广大业主的一封信》宣传明白纸,把人防安全防范知识宣传到位。同时,在建工地、燃气企业及物业小区开展不间断隐患排查整改,确保生产生活安全;要加强防控严落实,各单位积极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加大疫情防控排查力度,动员在外地亲人就地过年,确需返乡的要严格落实各项防疫规定;严肃值班守纪律,各企业和项目部合理安排好春节放假期间的值班值守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和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带班制度,严肃值班纪律。

  •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上。

  • 高举监督利剑压实基层疫情防控责任

    本报讯 春节前夕,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大量返乡,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基层的重要任务。凤台县古店乡纪委高举监督利剑,压实疫防责任,推动全乡织好疫情防控安全网。

    “我乡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做到‘三有’,即工作实施前有方案、实施中有监督、实施后有考评”。古店乡纪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为检验遇到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在乡纪委全程参与监督下,古店乡成功举行了多场核酸检测实战演练。凤台县疾控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关键节点,古店乡举行多场核酸检测实战演练,既提高了广大干群的疫情防控意识,又给古店乡群众普及了防疫相关知识。参与防控演练的当地村民刘女士介绍,现在村民的疫情防控意识增强了许多,村里哪家有人从外地回家了,都会主动进行登记,通过参加演练也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向村里乡里报告,遇到干部不作为向乡纪委进行反映。 (本报记者 朱庆磊)

  • 种粮大户的暖心“年货”

    近日,凤台县种粮大户、瑞耕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兴杰一行提着米、油,来到了凤台县新集镇常庙村特困群众刘志豪的家里,将精心准备的1000元过年红包等“年货”递到刘志豪老人手里并说道:“这些优质米和食用油,都是我们合作社产的,送给你尝尝,希望你过个好年。”当日,该镇另外2户特困群众也领到了刘兴杰送来的“年货”,每户1000元现金、6袋大米、1桶食用油。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