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3日 第A01版:田家庵新闻
  • 文明花开香满城 创建惠民结硕果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吴喆敏

    “家门口的小游园特别好,休闲锻炼都方便。”近日,在六姊妹游园里,家住淮河新城小区的张女士高兴地说。

    近年来,在田家庵区,类似“六姊妹游园”这样的许多“口袋公园”相继建成,让辖区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城市面貌的改变和城市品质的提升。

  • 优化服务让门诊慢特病“零跑腿”

    本报讯 为进一步解决参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门诊慢特病参保患者高效认定、就近购药、实时报销,田家庵区医保局积极落实多项惠民举措,推动医保服务提质增效。

    该区医保局大力推行门诊慢特病“线上”申请办理模式,实现申报、查询一站式服务,让患者“零跑腿”即可完成业务办理。开通八类慢性病待遇“免申即享”绿色通道,落实5种“即申即享”门诊慢特病病种,确保患者及时享受医保待遇。取消门诊慢特病就诊定点医疗机构数量限制,参保群众可在全市一级及以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自由就医购药,进一步提升了便利性。推进医保服务进社区,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针对老年人、孕产妇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上门办理等贴心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通过服务下沉、窗口前移,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民目标。

  • “一件事”集成服务助力开办药店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田家庵区市场监管局聚焦群众开办药店的“多头跑、材料多、耗时长”难题,加强开办药店“一件事”工作宣传和服务引导,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创业更高效。

  • 传承非遗技艺 弘扬传统文化

    近日,市级非遗“淮南烙画”代表性传承人郑红伟,在教授学生烙画技法,推动“淮南烙画”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田家庵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非遗传承人,以文旅融合等形式持续推动非遗创新发展,做好非遗“活化”工作,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目前,该区有省市区非遗项目19个,涉及淮南烙画、剪纸、紫金石线刻等传统文化。

  • “小蜜薯”撬动“大产业”

    “看到村里土地抛荒、乡亲们收入微薄,我就想,一定要做点什么。”田家庵区史院乡尹祠村村民杨慧回忆当初回到家乡时的情景说。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2019年,杨慧辞去城里的工作,毅然回到尹祠村坚定地做一位“新农人”。经过多方考察,她发现家乡的沙质土壤特别适合种植蜜薯,于是决定从这里入手,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 多措并举做好夏收夏种夏管工作

    本报讯 今年以来,田家庵区立足粮食安全大局,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通过压实责任、疏堵结合、精准调度等举措,全方位筑牢“三夏”生产防线,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好。

    压实责任,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田家庵区将“三夏”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大喇叭、微信群、悬挂条幅等方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政策,营造全民参与秸秆禁烧的浓厚氛围。

  • “五个聚焦”绘就平安建设新图景

    本报讯 今年以来,田家庵区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法治建设、宣传教育、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控、矛盾化解五大核心维度,系统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为平安田家庵建设注入强劲法治动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